存放誤區
誤區一:橫放雞蛋
雞蛋放久了,尤其是溫度過高時,濃稠的蛋白黏液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脫去一部分水分,喪失了固定蛋黃的作用,蛋黃由於比重小於蛋白,會上浮靠近蛋殼變成粘殼蛋,因此雞蛋不可橫放。
誤區二:直接丟冰箱
許多人買回雞蛋後直接丟冰箱,哪管橫放還是縱放,有些將雞蛋尖頭朝上,大頭朝下,擺放整齊,這樣也是不對的,蛋黃同樣會上浮貼在殼面,導致微生物入侵。
誤區三:沖洗後存放
清洗後的雞蛋,外蛋殼膜會被破壞,細菌和微生物便會輕而易舉進入蛋內,加速雞蛋變質。因此,若擔心雞蛋外殼過髒、汙染其他食品,可用保鮮膜包起來再存放即可。
誤區四:放多久都行
雞蛋也有保質期,並且同溫度和溼度有關。在北方,夏季在室溫下可存放30~35天,冬季15度以下可存放40~50天。在南方,由於高溫潮溼最多儲存25~40天,溫度超過25度時儲存時間會迅速縮短。
並且存放越久雞蛋的營養價值越低,一定要注意雞蛋的生產日期是產出時間,而非包裝時間。因此雞蛋一定要儘早食用,不僅新鮮而且營養價值高。
正確存放
貼士一:大頭朝上放冰箱
買回雞蛋後一定要將雞蛋大頭朝上、小頭在下地擺放在冰箱內。這樣可使蛋黃上浮後貼在氣室下面,氣室可有效防止微生物入侵蛋黃,保證雞蛋的品質。
貼士二:遠離揮發物存放
蛋殼上有許多細密的氣孔,若是和蔥薑蒜等揮發物一同存放,強烈的氣味便會滲入雞蛋,加速變質。
貼士三:取出後儘快食用不可再次冷藏
雞蛋從冰箱中取出後必須儘快食用,冷藏的雞蛋遇溼會“發汗”,小水珠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會很快進入蛋液內部,不能保質必須儘快食用,更不能再次放入冰箱。
貼士四:獨立存放
如果沒有冰箱用於冷藏雞蛋,必須用乾淨的紙或布做成空穴,獨立存放雞蛋,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減少微生物和細菌入侵,延長雞蛋儲存。
雞蛋的一些食用誤區
誤區一:老年人不能吃蛋黃
許多人認為,蛋黃膽固醇高會造成高血壓、冠心病等,因此許多中老年人不吃蛋黃。美國營養學家佛林博士研究表明:食用雞蛋後人體內膽固醇含量並不受影響。
且由於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2、B6、鈣、磷等營養成分,被譽為“全營養”食品,因此每日吃1-2個全蛋,不僅不會使得膽固醇升高,反而更有益健康。
誤區二:豆漿雞蛋不可同食
一些人認為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 ,實屬謠傳。
豆漿充分加熱後,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早已被破壞。且雞蛋和豆漿同時使用,不僅沒有降低營養價值,還能平衡膽固醇、氨基酸互補、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誤區三: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雞蛋怎麼吃都好吃,可煮、蒸、炸、炒等。但煮、蒸雞蛋營養最佳。可許多人在煮雞蛋時為了保證雞蛋煮熟往往煮很久,這樣反而會使雞蛋中的亞鐵離子與硫離子化合生成硫化亞鐵,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做法:在鍋中加水,將清洗過後的雞蛋浸泡1分鐘,小火燒開後,文火煮8分鐘即可。
誤區四:紅汞染雞蛋
一些地區會用紅藥水(紅汞)把雞蛋染紅以示喜慶。煮雞蛋時,紅汞便會透過蛋殼上的小孔進入蛋白和蛋黃,人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因此如果要染紅雞蛋,一定要選用食用紅色。
誤區五:蛋殼越深營養越好
許多人買雞蛋只挑紅殼的,認為顏色越深營養越好,其實決定蛋殼顏色的“卵殼卟啉”並無營養價值。評判雞蛋時,一般來講蛋清越濃稠,蛋白質含量越高,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也稍好一些。
誤區六:土雞蛋、功能雞蛋更好
專家指出土雞蛋和市場上販賣的洋雞蛋,其實營養價值並無太大差異,只是口感上更好,應避免誇大其營養價值。
此外,市場上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也不要盲目購買。由於並非每個人都缺乏其中所指的營養素,因此切忌盲目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