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農曆哪一天
2020年的寒食節在農曆的三月十一日,陽曆的4月3日,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但並不是說每年的寒食節都是固定在在農曆的三月十一日,寒食節在農曆中的日期其實是不固定的,反而在陽曆中比較固定,通常在每年清明節的前1天,也就是在4月的3-5日之間。
由於清明節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按太陽周視運動計算的,而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運轉一週的時間作為一年的歷法,所以清明節的日期主要依據陽曆日期確定,寒食節同樣也是在陽曆中相對固定的日期中。
寒食節的由來簡介
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據史籍記載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初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寒食節的風俗有哪些
1.吃冷食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最常見的冷食就是青團,青團用野菜和糯米粉混合製成的一種點心,是南方地區一種傳統特色的小吃,常在清明前後製作,非常適合在寒食節吃。
2.祭掃
寒食節和清明節只差一天,因此也有人在寒食節來到先祖們的墳頭進行祭拜,追思先人和家族的歷史。
3.踏青
寒食節正是春天雨水豐沛,萬物復甦的時候,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踏青的的好時節。
4.盪鞦韆
我國古代寒食節有盪鞦韆的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為什麼寒食節不能生火做飯
在傳統中,寒食節這一天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和乾糧,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也代表了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就像是大家在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一樣。
但現在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和小孩,他們的脾胃比較虛弱,身體免疫力也比較差,即便在寒食節也要吃一些熱乎、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在能是否生火做飯這件事情上,大家沒必要太過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