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宋莉萍)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立夏標誌著夏季的開始。中醫認為,夏季氣候炎熱,在五行中屬火,與人體五臟中的“心”對應,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盛,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但立夏時節正處於春夏交替時期,此時心陽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易受寒而傷陽,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活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護陽養心是立夏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情緒:多做寧神制怒雅事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活動由心來主管。立夏時節,氣溫升高,心火漸旺,暑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浮氣躁,易發脾氣。
古代醫家主張:“善養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此時在精神調養方面應多做些安神靜心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調節情緒,寧神制怒,讓心緒平靜,心情平復。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成傑輝建議,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維護心臟正常生理功能,以利平安度夏。
起居:午睡可適當延長
立夏時期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人們往往容易感覺疲倦,出現上班、上課打瞌睡的現象。夏季的日照時間延長、活動量增加,人們睡眠的時間相對減少,睡眠不足必然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狀態。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立夏作息,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常,儘量保證晚上11時(子時)前上床睡覺。其次,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但不宜當風而睡,以免著涼。第三,要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睡前飲濃茶、喝咖啡,或觀看緊張刺激的電視電影,也要避免睡前背誦記憶、過度思考,以免入睡困難,影響睡眠質量。第四,適當午睡半小時至1小時,以補充夜間睡眠不足。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睡眠過深,下午醒時頭腦不清,反而影響工作和學習。
飲食:口渴勿一次大量飲水
入夏後南方地區氣溫升高,暑熱漸盛,汗出較多,身體脫水,人們常感疲勞、口渴。納涼避熱、經常飲水是這一時期的通常做法。但飲水過多衝淡了胃酸,影響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又易出現食慾下降。特別是運動出汗後身熱難耐,人們常常喜歡飲冷喝冰,會進一步損傷脾陽,引發等胃腸道不適。
由於立夏之後飲水較多,人們的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因此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忌肥膩、冰冷、辛辣、飽食。即使汗多口渴,也宜少飲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飲水加重胃部負擔。如果出現食少便溏,舌苔黃膩、口乾口苦等溼熱症狀時,可適當多吃一些具有清熱利溼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冬瓜、絲瓜、黃瓜、鴨肉等,既能清熱而不傷陽,利溼又不傷正。
成傑輝還建議,入夏之後食慾欠佳,還可經常喝點健脾利溼粥,如淮山芡實粥、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既可健脾養胃,又能利溼化濁,可謂一舉兩得。
運動:運動量要逐漸增加
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水,及時補充體液。入夏後運動鍛鍊也不宜過於劇烈,可先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八段錦、健步走、慢跑等,隨著夏季節氣的推移,才逐漸增加運動量。因各人的體質、體能不一樣,運動強度也要因人而異。
成傑輝表示,總的來說,要把握好尺度,運動時不要出汗太多,尤其避免大汗淋漓、汗如雨下,運動後不要有明顯的氣短、心慌、、疲乏等虛脫症狀。
小貼士:
三道食療方有利護心
1.甘草酸梅湯
材料:甘草10克,烏梅20克。
製法:甘草、烏梅放入煲內,加水適量,水煎15分鐘後放溫飲用。
功效:酸甘化陰,生津斂汗。適合汗出較多、食慾欠佳之人。
2.扁豆茯苓粥
材料:白米100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陳皮5克。
製法:白茯苓搗碎,扁豆、陳皮洗淨,白米淘洗乾淨,然後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溼,理氣開胃。適合脾虛溼重、食慾欠佳之人。
3.棗仁寧心湯
材料:酸棗仁30克,白茯苓30克,元肉10克,生薑3片,紅棗5枚,陳皮5克,豬瘦肉500克。
製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一同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血補虛,寧心安神。適合勞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