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孕婦長痔瘡是什麼原因

avatar 書生強圉
2.4萬 熱度 A+ A-
進入孕中期後,準媽媽可能會出現便秘、痔瘡等問題,給孕期生活帶來很大的煩惱,那具體孕婦長痔瘡是什麼原因呢?

血流量增大讓血管壓力變大

痔瘡通常出現在妊娠的後期28~36周,特別是分娩前1週會有便秘出現,造成區域性靜脈曲張而形成痔。這是因為懷孕期間為了供給胎兒所需,血液量會比平常增加約50%,倘若孕媽媽本身體內的血液迴圈就不好,血液量在短時間內增加會使血管壓力變大,形成便秘與痔瘡。

子宮壓迫盆腔靜脈所致

懷孕後期,隨著胎兒的成長,子宮日益變大,逐漸壓迫到骨盆腔中的靜脈,導致肛門附近的靜脈迴流變得不順暢,致使肛門口出現靜脈血管瘤,就是俗稱的“痔瘡”。再加上懷孕期間孕婦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盆腔組織鬆弛,更促使了痔瘡的發生和加重。另外,由於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壓迫而血行淤滯,這也會導致痔瘡的發生。

激素影響導致便秘

懷孕以後,孕媽媽體內的激素改變,使得腸胃蠕動變慢,食物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延長,被過分吸收水分後,大便就會變得非常乾燥,這時排便時必定會更加用力,肛門擴約肌無法承受長期以來的不當施壓,逐漸就會形成痔瘡。

不良的生活習慣所致

1、不好的大便習慣:很多人在上廁所的時候有看書看報的壞習慣,這樣會使得排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瘀血而引發痔瘡疾病。

2、飲食原因:長期食用刺激的食物,會導致肛門部位充血,從而誘發痔瘡。食物過於精細,使腸內容物減少,繼而導致便秘,引起痔瘡。

3、大便異常:引起痔瘡最大的原因就是腹瀉和便秘,而且直腸內長期存有有毒物質不僅可引發直腸癌,還會影響血液迴圈。

4、長期久坐或久站,影響靜脈迴流,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迴流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瘡。

慢性疾病也可誘發痔瘡

長期營養不好,體質虛弱,就會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長期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因為咳喘造成腹壓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變、腹瀉、結腸炎等也可導致痔瘡的發生。

釋出於 2021-07-24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