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去大醫院看病,不少人都犯難——掛號難,住院難,知名專家一號難求;等3小時,看3分鐘,覺得自己有很多問題要諮詢,見到醫生時卻有點張口結舌……其實,這些辛苦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名聰明的患者。近日,《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一些臨床醫生和患者,透過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教你如何更高效地看病。
錯峰看門診。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三甲醫院後發現,週一到週三、每天上午11點之前是就診高峰期。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門診辦主任李靜建議,複診或單純開藥的患者可以下午、週末或利用夜間門診來看病,能節省很多時間。
初診掛普通號。有些人不管什麼病都要掛專家號,這樣做反而浪費時間、耽誤病情。李靜提出,疾病診斷需要一系列檢查,掛普通號就能達到診斷目的,等到檢查結果出來,需要進一步治療,或要做重要決定時,比如是否手術、需不需要調整用藥等,再掛專家號就更有針對性了。需要提醒的是,每個專家都有專長,掛號前最好事先去醫院網站了解一下,以便找到最適合你的專家。另外,掛號時要充分運用114電話預約、網上預約掛號平臺、自動掛號機等途徑。掛上號的人可以按照掛號條上建議的就診時間,提前20~30分鐘到醫院即可,以減少在醫院等候的時間。
備齊資料。李靜說,不少患者看病時,總是忘記帶一些重要資料,比如檢查結果、身份證等,既浪費時間又貽誤病情。她建議,患者就診前要準備好檢查結果、病歷、就醫卡、醫保卡、身份證,檢查結果最好按時間順序排列,以幫助醫生快速瞭解病情。
想好要問什麼。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李明指出,專家分配給每位患者的時間有限,所以患者在陳述病情時要言簡意賅,抓住重點。他曾碰到一個咳血患者,一會兒說自己咳出的是血塊,一會兒說是血絲,一會兒又成了嘔吐出血塊等,這種模糊的資訊會令醫生無所適從,加大診斷難度。講述病情時,要儘量提供一些比較肯定、一致的答案。他建議患者在就診前列一張“問題清單”,包括“我得了什麼病”、“病因是什麼”、“檢查過程中有何注意事項”、“如果吃藥後不好該怎麼辦”、“還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治療方式”、“下次該什麼時候來”等。
就診前先確認。不少患者都有過類似經歷,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就診,好不容易排到掛號視窗前,才得知自己想掛號的專家停診了。醫生停診,一般會提前一週通知醫院的掛號處。所以,為保險起見,患者就診前應先去醫院網站查詢醫生停診資訊,或打醫院熱線電話進行確認。
學會躲開不必要的檢查。如果醫生強烈建議你做某個專項檢查,而且這種檢查的費用不低,應該仔細詢問醫生,提出疑問。對於這些疑問,如果醫生再三強調不做這項檢查的害處,而不是從患者病情出發,把做與不做的必要性分析清楚,這時應該好好考慮一下。相反,如果醫生針對你的病情,把做與不做的必要性仔細闡釋清楚,並且認真仔細地告訴你,如果不做檢查,就應該注意哪些事情,以避免加重或治療失誤,遇到這樣的醫生,一般可以放心。
知道自己的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泌尿科醫生告訴記者,病人一住院,都會有自己的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負責病人的日常護理、衛生宣教;主管醫生則負責病人的日常醫療,包括每日病情的觀察和記錄,根據病情變化對治療進行適當調整。他們就像住院病人的保護人,應該多和他們溝通。
醫生查房時多問問題。大多時候,醫生會一天查兩次房,最好集中在這兩個時間段把自己病情的變化、對藥物的反應等情況準確及時地彙報給醫生。不要因為怕給醫生添麻煩而隱瞞自己的不適症狀,否則會耽誤治療。
多說感謝的話。一個病區的護士、醫生同時要照顧多名患者,每天的工作量很大,適當對醫生多說“謝謝”,可以讓關係更融洽;多次住院的老病號,每次出院前給他們帶點小禮物,哪怕一塊巧克力都會讓醫生覺得自己被理解。
儘量別把手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美國《讀者文摘》刊文指出,手術最好避免安排在星期五下午,因為術後第一天通常是問題多發期,如果是星期六,術後護理就很難有保障,因為有些門診醫生週末不上班,而急診室又總是人滿為患。不過,目前我國很多大醫院都開設了週末門診、節假日門診、夜間門診,而且週末也會有醫生值班,這一問題不用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