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好搶救體位
使患者仰臥在硬板上或地上。如過患者位於垂直體位,必須放平軀幹,必要時可抬高下肢,以促進靜脈迴流,增加人工迴圈的排血量。
掌握按壓部位
搶救者用食指和中指,沿病人一側的肋弓下緣上移至胸骨下切跡,將中指置於切跡處,食指與中指併攏平放於胸骨下端。然後,將另一隻手的手掌根緊靠於食指處。手掌根部的長軸應與胸骨的長軸平行,手指心翹起完全不接觸胸壁。這樣能使手掌接觸胸壁面減少,保持下壓力量集中於胸骨,不要偏向一側,以免造成多發性肋骨骨折。不能按壓劍突,以免衝擊肝臟而引起肝破裂,頂住充盈胃而引起嘔吐和誤吸等併發症。
搶救中身體姿勢
搶救者的雙臂要繃直,雙肩應在病人胸骨的正上方,為了省力,上半身可向前傾斜,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胸骨,使下壓深度達4—5釐米。
按壓方式
按壓必須平穩有規律的進行。不能間斷,不能猛壓、猛松。因為猛壓與猛松容易引起血流驟噴,損傷心臟瓣膜,而且心臟搏出血量也不會增加。
按壓頻率
成人每分鐘按壓60次。向下按壓和鬆開的時間必須相等。按壓之間歇不能使胸部受壓,這樣便於心臟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離開胸壁,以免改變按壓的正確位置。
嬰兒及兒童按壓法
對於8歲以上的兒童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方法同成人。8歲以下的兒童及嬰兒則方法與成人不同,其按壓部位在:嬰兒胸骨中部,兩乳頭之間的連線上;兒童的按壓部位較嬰兒為低。在對嬰兒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救護者需用中、食指兩個指頭進行按壓,胸骨壓下深度
為1.5—2.5釐米,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次。對兒童用一隻手掌根,胸骨壓下深度為2.5—4.0釐米,頻率約為每分鐘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