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中藥分類一覽表 中藥分類大全

avatar 一條小以雲
2.1萬 熱度 A+ A-
中藥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類,籠統而學,怕是難以理清各藥之間的關係,也不易掌握各藥的效用,影響臨床的發揮。如何快速掌握中藥的作用?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若將中藥分門別類,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具體怎麼分呢?本文介紹現在常用的分類法,詳見正文!

中藥分類一覽表

現在一般分法比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藥

具有發散作用,包括疏解風寒、風熱、風溼、暑氣等外邪犯表。辛溫解表,如麻黃、桂枝、紫蘇、羌活、獨活、荊芥、防風、細辛、香薷、白芷、秦艽;辛涼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葉、菊花、浮萍、升麻;驅風溼,如威靈仙、白芷、絡石藤、五加皮、海風藤等。

2.瀉下藥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瀉水)。寒下,如大黃、玄明粉;熱下,如巴豆;潤下,如麻仁、瓜蔞仁、郁李仁;瀉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牽牛子、商陸、葶藶等。

3.理溼藥

具有除溼滲利作用。芳香化溼,如藿香、佩蘭、佛手、蒼朮、厚朴、草果;淡滲,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車前、澤瀉、木通、防己、瞿麥、豬苓、萆薢、萹蓄等。

4.祛寒藥

具有溫中作用(包括回陽)。溫中散寒,如吳萸、丁香、乾薑、茴香、烏頭;扶陽壯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熱藥

具有清解內熱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熱,如黃連、黃芩、黃柏、知母、山梔、龍膽草、連翹、青蒿、夏枯草、丹皮、銀花;甘寒清熱,如鮮生地、石膏、竹葉、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蘆根、茅根;清熱解毒,如玄參、犀角、青黛、大青葉、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藍根等。

6.湧吐藥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蘆、膽礬等。

7.消化藥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麥芽、砂仁、蔻仁、萊菔子、雞內金等。

8.止咳藥

具有肅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葉、馬兜鈴、百合、百部、胖大海;溫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膽星、半夏、白芥子、蘇子、天竺黃、海浮石、鵝管石、竹瀝、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氣藥

具有舒暢氣機作用。行氣,如陳皮、烏藥、木香、香附、鬱金、金鈴子、香櫞;破氣,如枳實、青皮、沉香、厚朴等。

10.理血藥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五靈脂、延胡、乳香、沒藥;破瘀,如桃仁、敗醬草、益母草、薑黃、劉寄奴、地鱉蟲、水蛭、虻蟲;止血,如仙鶴草、參三七、蒲黃、白及、槐花、地榆、側柏葉、茜草、血餘炭、大小薊、棕櫚、藕節等。

11.滋補藥

具有營養強壯作用(包括補氣、補血、溫補、清補)。補氣,如人參、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甘草;補血,如熟地、首烏、驢皮膠、龍眼肉、當歸身、白芍;溫補,如鹿茸、蓯蓉、菟絲子、蛤蚧、五味子、補骨脂、狗脊、杜仲、續斷、海狗腎、鹿角膠、虎骨膠;清補,如沙參、麥冬、石斛、女貞子、龜板、鱉甲、枸杞子、女貞子、天冬等。

12.開竅藥

具有醒腦闢穢作用。如麝香、牛黃、蟾酥、冰片、蘇合香、安息香、菖蒲等。

13.鎮靜藥

具有重鎮作用,包括息風、安神。重鎮,如磁石、代赭石;息風潛陽,如天麻、鉤藤、石決明、牡蠣、羚羊角、玳瑁、蜈蚣、全蠍;安神,如遠志、棗仁、柏子仁、龍齒、硃砂、茯神、珠粉等。

14.固澀藥

具有收斂作用(包括止汗、固精、制瀉)。止汗,如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固精,如金櫻子、芡實、蓮鬚、蓮肉、龍骨;制瀉,如御米殼、赤石脂、石榴皮、訶子等。

15.驅蟲藥

具有殺蟲作用。如使君子、蕪荑、雷丸、鶴蝨、榧子、檳榔、雄黃、苦楝根等。

釋出於 2022-01-0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