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溼藥清晨服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補作用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於滋補藥物的充分吸收;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藥物迅速進入胃腸,並保持較高的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利水溼藥、催吐藥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益氣昇陽藥午前服用
上午宜服用益氣昇陽藥、發汗解表透邪藥。李東垣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還強調益氣昇陽藥在午前服用。益氣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陽氣易達故也。”
寧心安神藥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後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後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藥後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側臥,如藥性沉降,應擇患側臥。
驅蟲藥隔夜服用
宜服用驅蟲藥,如烏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空腹狀態下服用驅蟲中藥,以利於藥物的充分吸收,便於將蟲體殺死排出體外。
瀉下藥飯前服用
瀉下藥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其治療病位在下(腸道、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飯前服用,以使藥性下達,因為在空腹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透過胃進入腸道,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治療脾胃之藥餐間服
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
治療心肺的中藥飯後服用
治療心肺的中藥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治療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飯後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後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後服。
中藥什麼溫度喝最好
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瀉下藥飯前服用
瀉下藥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其治療病位在下(腸道、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飯前服用,以使藥性下達,因為在空腹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透過胃進入腸道,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治療脾胃之藥餐間服
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
治療心肺的中藥飯後服用
治療心肺的中藥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治療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飯後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後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後服。
中藥什麼溫度喝最好
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溫馨提示
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儘量發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