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林惠芳)彬彬今年10歲,從上小學開始每年3~4次,而且每次鼻子都感覺不通氣,需要給予藥物治療。最近一次感冒,彬彬又感到鼻子不通氣,有時甚至呼吸都困難。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彬彬鼻黏膜水腫厲害,由於鼻腔內黏膜反覆多次受到刺激而又沒有及時處理,因此他的鼻子里長出了息肉還伴有腺樣體肥大。醫生為彬彬進行了鼻內窺鏡下的微創手術。術後彬彬定期複查,目前情況良好。耳鼻喉科專家表示,無論小孩還是大人,如果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道、說話有鼻音,就應警惕。當鼻息肉嚴重影響鼻呼吸時,手術治療非常必要。
鼻息肉可引起頭和麵神經痛
“鼻息肉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由於大多數情況下鼻息肉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很多人並沒有重視。”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介紹,鼻息肉主要表現為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道、說話有鼻音;嚴重的話,可繼發鼻旁竇感染而引起患者和麵神經痛,還會發展成嚴重的骨、眼部和大腦併發症。
“反覆感冒可導致鼻息肉。”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番禺院區主任鄒宇副主任醫師解釋道,感冒發病時,鼻黏膜血管收縮,造成區域性缺血、分泌物減少;但隨後鼻黏膜血管擴張、分泌物增加,造成黏膜水腫,使鼻腔黏膜的纖毛運動功能發生障礙,這樣病原體就容易存留在鼻腔而出現炎症反應,久而久之形成息肉樣變。可以說,鼻息肉是由高度水腫的鼻黏膜發展而來的。鼻息肉形成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在受炎症刺激或過敏反應後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就會形成鼻息肉。
鼻息肉與鼻竇炎關係密切
鼻息肉的發病多見於中年以上,在兒童中也有少數發病,兩者有何差異?鄒宇表示,研究發現,兒童鼻息肉患者的染色體組型與成人有差異,為多發染色體數量異常,而成人患者多同時有染色體數量和結構異常。此外,兒童鼻息肉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礎疾病,比如過敏性真菌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
“鼻息肉與鼻竇炎關係密切,這在成人中多見。”鄒宇表示,鼻竇炎的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可導致鼻黏膜水腫,誘發息肉形成;而鼻息肉可引起中鼻道和竇口鼻道複合體狹窄及引流障礙,從而引發鼻竇炎。
“鼻息肉與腺樣體肥大亦相關,這在兒童中常見。”鄒宇提到,腺樣體肥大是兒童特有的疾病,人的腺樣體一般在10歲後會自行退化消失,腺樣體肥大可導致鼻黏膜纖毛輸送功能下降,誘發鼻息肉。
手術:兒童保守、成人開放
鄒宇說,鼻息肉的治療通常是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相結合。發病早期通常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全身和區域性的皮質類固醇治療;但當藥物治療失敗,多發的阻塞性鼻息肉嚴重影響到鼻呼吸時,手術治療非常必要。
麥飛介紹,鼻內窺鏡下的鼻息肉切除微創手術是目前主流的手術方式,與傳統的手術相比,它具有視角寬闊、視野清晰、操作準確、手術程式簡化、創傷小、免除頜面部切口等優點。術後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堅持護理鼻腔,防止、視神經損傷、腦脊液鼻漏及框內血腫等併發症。
“兒童的鼻息肉手術要尤其謹慎。兒童鼻息肉手術以單純息肉切除術為首選,注意保護周圍的黏膜,不像成人手術那樣過多開放鼻竇。”鄒宇表示,由於鼻竇的解剖結構複雜,手術過程稍有不慎,就容易損傷篩骨水平板、鼻淚管、眶紙板及視神經等,因此手術過程中要仔細辨認解剖結構,慎重操作,以免誤傷正常部位。此外,由於腺樣體肥大導致的後鼻孔阻塞,是兒童鼻竇炎鼻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患有鼻息肉的兒童,如果術前檢查發現有腺樣體肥大並且堵塞後鼻孔,建議在術中一併把腺樣體切除。
術後易復發,需定期隨訪
鄒宇表示,由於鼻腔周圍有很多骨板圍成的空腔,即鼻竇,有些鼻息肉的形成與這些竇腔內黏膜水腫墜入鼻腔有關,看起來好像鼻息肉的“根”植在了骨縫內,導致這些鼻息肉在手術後也有可能復發。因此,手術後應及時預防復發。建議術後第1月每週、3月內每月、以後每半年等時間,及時複查,如果幹痂清除乾淨、黏膜恢復,可以結束治療;如果再有手術指徵,最好隔半年後才考慮再次手術。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鼻息肉的發生呢?麥飛建議如下:
1.首先要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感冒次數,避免鼻腔黏膜反覆水腫。對於過敏性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治療。
2.當出現鼻息肉時,要儘早治療。
3.鼻息肉術後患者,要遵從醫生指導做好鼻腔護理,並定期複查。術後患者如發生感冒,應該及時用藥,以免膿液區域性刺激引起鼻息肉復發。一旦發現小的黏膜水腫,要及時去除,避免再次大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