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腸道菌群失衡的原因是什麼 四種吃法讓菌群失衡

avatar 南川文心
1.1萬 熱度 A+ A-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有益菌產生消炎、抗氧化物質,合成營養成分,滋養和保護身體;有害菌則產生毒素、致癌物,可能引發認知功能障礙、肥胖甚至癌症。有一些飲食習慣會讓腸道中的有害菌加快生長繁殖,導致菌群失衡,應該引起大家注意。

吃太油

長期高油、高脂飲食,吃太多肉,植物類食物吃得少,會導致腸道中的壞細菌增多、好細菌減少,腸道產生的毒素增加,保護能力下降。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就會介入,身體開始“發炎”。這種慢性炎症會引起脂肪異常堆積、肥胖,進而誘發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等改變,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風險。

不注意飲食衛生

細菌,尤其是致病菌,在適宜的溫度下,再有營養豐富的培養基(食物),它們就大肆生長,造成食物中細菌成千倍、成萬倍地增多。如果平時飲食不注意衛生,進食了被細菌汙染的食物,就使得進入腸道的壞“過路菌”數量遠超過“常駐菌”,這些壞細菌得勢後,透過侵襲腸道黏膜、釋放細菌毒素使機體的體溫升高,引發腹瀉等各種疾病。

吃太多加工食品

這類食品往往經過精細加工,缺乏有益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不利於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導致有害菌繁殖過快。有些加工食品中鹽的含量比較高,吃太多容易使胃腸道內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內水分無法被吸收,從而引起腸道問題,導致菌群失衡。

喝酒抽菸

研究發現,長期飲酒改變腸道微生態,導致有害菌大量生長,削弱了有益菌對腸黏膜的保護作用。吸菸幾乎損害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是導致炎症性腸病最重要的環境風險因素之一,而戒菸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釋出於 2023-07-1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