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偶爾漏服降糖藥如何補救,吃口服藥糖友必看

avatar 黑山尋凝
1.9萬 熱度 A+ A-
長期定時、定量、有規律地服用降糖藥是“糖友”有效控制血糖的基本要求。由於糖尿病病人以身患多種疾病的中老年人居多,每天都要服用多種藥物,而每種藥物的用法也不盡相同,再加上年齡大、記憶力較欠佳,所以很容易出現漏服降糖藥的情況。漏服不同降糖藥,該如何補救?

偶爾漏服降糖藥如何補救

漏服雙胍類藥物

常用的雙胍類藥物主要是二甲雙胍,此類藥物不增加胰島素分泌,單獨應用一般不會出現低血糖。服用雙胍類藥物的患者,漏服發生在餐後兩小時之內,如果血糖只是輕度升高,可以透過臨時增加運動量來降低血糖而不必補服;如果血糖明顯升高,可以按原劑量進行補服。要是發現漏服時已到了下一次服用二甲雙胍的時間,就無需再補服了。

漏服磺脲類藥物

磺脲類藥物品種繁多,主要可分為短效磺脲類藥物和中、長效磺脲類藥物兩大類。

短效藥物(如糖適平、美吡達等)通常要求每餐前半小時服用。如果您到了進餐時才想起來,可以將進餐時間往後推半小時。如果到了飯後兩餐之間才想起來,則需要立即測一個隨機血糖,若血糖輕度升高,可以增加活動量而不再補服;若血糖明顯升高,可以當時減量補服。如果您到了下一餐前才想起來漏服藥了,那就測一下餐前血糖,如果餐前血糖升高不明顯,就依舊按照原劑量服藥,無需任何改變;如果餐前血糖升高明顯,可以酌情臨時增加餐前用藥劑量或是適當減少當餐的進食量,以使血糖儘快恢復到正常範圍。切不可把上一次漏服的藥物加到下一次一併服下,以免造成低血糖。

中、長效磺脲類藥物主要有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格列齊特緩釋片(達美康緩釋片)、格列美脲(亞莫利)等。此類藥物的用法為:每天服用1次,於早餐前半小時服用。如果您早餐前漏服,快到午餐前才想起,可以根據血糖情況,按照原來的劑量補服藥物。如果到了午餐後才想起來,可酌情按原劑量的一半進行補服;如果是在晚餐前或晚餐後才發現漏服,則不必補服,以免引起夜間低血糖,此時患者可透過減少晚餐時的進食量和進行運動來控制血糖,等到第二天早餐時再按照計劃正常用藥。

漏服格列奈類藥物

此類藥物的代表藥是瑞格列奈(諾和龍)和那格列奈(唐力)。漏服此類藥物的處理方法與短效磺脲類藥物類似。如果剛吃完飯時想起還沒吃藥,可以立即補服;如果兩餐之間想起前一餐忘記用藥,應根據血糖監測結果決定是否減量補服;如果馬上到下一餐時間了,則要測餐前血糖,若升高不明顯就無須改變用藥和進餐量,若血糖升高明顯,可以適當增加餐前用藥劑量或減少這一餐的進食量,使血糖儘快恢復到正常範圍,減少漏服藥物造成的影響。

漏服α-糖苷酶抑制劑

α-糖苷酶抑制劑包括阿卡波糖(拜唐蘋、卡博平)和伏格列波糖(如倍欣)等。此類藥物主要是透過延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來降低血糖(主要是餐後血糖),其正確用法是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如果是在進餐過程中發現漏服,應立即按原劑量進行補服;如果是在進餐後半小時以內發現漏服,也應立即按原劑量進行補服,但藥效會大打折扣(此類患者可在服藥後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彌補藥效的不足);如果是在進餐結束半小時以後才發現漏服,因缺乏作用底物,因而不必補服。此時患者應立即檢測血糖,如果血糖水平只是略高,可透過增加運動量來控制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明顯升高,可服用其他短效降糖藥來控制血糖。

漏服胰島素增敏劑

這類藥物的代表是羅格列酮(文迪雅、太羅)和吡咯列酮(瑞彤、艾汀)。這類藥物只需要一日一次服用,起效較慢,單獨使用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因此,單獨使用胰島素增敏劑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漏服後,可在當日的任何時間按原劑量進行補服。

漏服DPP-4抑制劑

此類藥物有西格列汀(捷諾維)、沙格列汀(安利澤)、維格列汀(佳維樂)、利格列汀(歐唐寧)、阿格列汀(尼欣娜)等,這類藥物具有血糖依賴性的胰島素促泌作用,同時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緩胃排空速度、減輕體重等多重作用,安全性好,單獨應用不會引起低血糖。服用本藥的患者一旦發生漏服,可以隨即按原劑量進行補服。

如何防止漏服藥

養成按時、規律服用降糖藥的習慣對於平穩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展非常重要,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儘量避免漏服降糖藥。為此,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①將降糖藥放在餐桌上、水杯旁等容易看到的地方。

②在衣服的兜裡或隨身帶的包裡裝上日常使用的降糖藥,以免在外出吃飯時身邊沒有藥。

③將記有用藥時間的紙條放在藥盒裡和兜裡,以免在用藥的時間上出現差錯。

④記憶力減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選用格列吡嗪緩釋片、達美康緩釋片、格列美脲、二甲雙胍緩釋片等長效降糖藥。此類藥物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患者不容易忘記。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針對漏服降糖藥的補救方法都屬於非常規手段,不可長期使用,否則會給糖尿病患者的身體造成損害。只有按照用藥計劃及時、規範地服用降糖藥,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釋出於 2022-04-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