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精神病如何鑑別診斷?

avatar 墟散熠彤
2.8萬 熱度 A+ A-
對精神疾病的診斷,目前醫生主要還是用「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醫生透過觀察病人的行為並與病人溝通,來了解病人內心世界的想法,從而來判斷病人的思維,認知能力,還有

對精神疾病的診斷,目前醫生主要還是用「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醫生透過觀察病人的行為並與病人溝通,來了解病人內心世界的想法,從而來判斷病人的思維,認知能力,還有自知力等,在判斷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醫生有時也會讓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檢查或X光、MRI等檢查,透過對病人血液裡某些生化指標和對腦成像等檢查,對判斷病人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中醫學對精神疾病的記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黃帝內經》一書中,把人體正常精神活動歸之於心,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不僅主持人的精神活動,而且統管人的五臟六腑,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問。陽明脈解》論陽明發狂的症狀:“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俞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為也,……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與《素問。厥論》所論:“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均是古人對感染中毒性精神病人的觀察記錄。而《靈樞。經脈》所說:“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人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窗而處。”近似現代精神病學的迫害妄想與幻覺症狀。  精神病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特點和疾病的發展規律,以及治療和預防。本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巨大成就,使基礎醫學,特別是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神經免疫、精神藥理及醫學遺傳學有了迅速發展。同時由於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對精神疾病和行為問題的影響受到重視,將推動精神疾病本質的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擴大了本學科的研究範疇。

釋出於 2021-02-0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