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 劉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記者從剛剛結束的第一屆逸仙膽道外科高峰論壇上獲悉:在我國,肝門部膽管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由於其病變解剖部位特殊,起病隱匿進展快,確診時肝臟功能多受到嚴重損害等特點,是肝膽外科醫生的攔路虎。國內外專家都認為,預防此病的發生和定期體檢更重要,且由於此病容易誤診為膽管結石,一旦市民發現有出現(面板、黏膜和鞏膜發黃等)且不斷加深,同時伴有、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樣大便時,一定要警惕膽管癌是否纏上身,此時建議做腹部B超或CT檢查,排除膽管是否有癌變。
95%病人以黃疸就診容易誤診為肝炎
劉超教授介紹,肝門部膽管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梗阻性黃疸,且多為無痛性黃疸,95%以上的病人均以黃疸就診。黃疸通常進行性加深,伴有面板瘙癢、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樣大便。但患者出現黃疸之前一段時間內可有上腹部隱痛不適、厭油膩、乏力、納差、體重減輕等非特異性症狀,隨著黃疸出現這些症狀變得更加明顯,而這些症狀跟肝炎非常相似,所以看病時很容易被誤診為肝炎或漏診。
同時,有少數病人可上、發熱、畏寒、黃疸等膽管炎表現,也容易誤診為膽管結石,有部分病人可以合併膽管結石。此時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檢查,看看肝內膽管是否存在癌變。
另外,腫瘤標記物CA19-9升高,尤其是顯著升高,也提示可能是肝門部膽管癌。
膽管癌的高發人群
劉超教授指出,由於膽管癌的發現不容易,大多數患者確診並治療時常常是疾病的中晚期。所以,膽管結石、肝吸蟲以及丙肝病毒感染均是膽管癌的誘因,而這三種疾病在南方又十分常見,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應警惕膽管癌的發生。
此外,有研究表明長期吸菸及飲酒者患膽管癌的危險性升高。膽管癌的發生還可能與職業、生活環境的惡化有關。職業研究表明,橡膠製造、金屬冶煉、木棉生產、石油化工等職業患膽管癌機率較高;一些化學物質的接觸(如聯苯胺、亞硝胺、某些農藥等)、藥物的使用(如異煙肼、甲基多巴、口服避孕藥等)都可能誘發膽管癌。
據瞭解,肝門部膽管癌的治療首先是針對腫瘤引起的膽道梗阻;其次才是治療腫瘤本身,因為膽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及膽道感染是患者最早死因。手術切除腫瘤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因為在清除腫瘤的同時又解除了膽道梗阻;當腫瘤無法切除時,單純膽道引流也是積極治療方法,它雖不能根治腫瘤,但可延長生存期;傳統的放化療對肝門部膽管癌效果差,很少單獨應用,而是應用於手術切除後或膽道引流後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