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多留了個心眼,廣州市民鍾女士的父親在7年前險些遵“醫囑”裝上心臟支架。如今,這位77歲、與心臟支架擦肩而過的老人每天定時不定時地喝杯熱牛奶,時時愜意地曬曬太陽。這已不僅僅是一群患者家屬的關切。作為最近20年來開展的改善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新技術,一個小小的金屬支架,到底是“救命神器”,還是“過度使用”?
病患疑問:
支架到底有無必要?
這或許是一個再普遍不過的“案例”。
廣州市民鍾女士的父親70歲時突然感到有點胸悶胸痛,自以為是冠心病,到了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廣東某地級市醫院的內科問診,醫生二話不說就上器械檢查,結論是“血管狹窄”,“會不會突發意外很難說”,醫囑立即做安裝心臟支架的介入手術。出於對“自己醫院”的信任,老人毫不猶豫地配合做完了全部術前準備。
但鍾女士思疑再三,決定帶父親到廣州找專家看看。沒想廣州醫生的治療結論和方案完全不同:70歲的人,哪個的血管不窄一點?這個年紀,這個心血管狀況就算是正常的;老人的症狀就是普通的胃食道反流,胸悶的時候喝杯熱牛奶就好了。
選擇導向:
醫生避風險盲目推薦?
調查中發現,出於技術和風險的考量,相比於開胸搭橋手術來說,風險更小、更“微創”的支架,在一些中部地區和基層醫院,更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
安徽省立醫院心內科是安徽省每年做心臟支架病例數最多的醫院,每年大約做1700例手術,該醫院做支架和做搭橋的比例大約達到10:1左右。
已有30多年心內科診療經驗的科主任嚴激表示:“很多人都害怕開刀,尤其在跳動的心臟附近做手術。而就醫生來說,也怕出現死亡病例,一是自己心理上有極大的陰影,二是也極易引發醫療糾紛。目前基層的實際情況是,心臟搭橋手術的死亡率依然很高。安徽省市一級醫院能夠開展這項手術的寥寥無幾。而心臟支架的技術難度就要小得多。目前安徽省已有約50家市級醫院可以開展心臟支架手術,只要是有相關裝置,再對醫生進行培訓,取得相關資質,這項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有目共睹。”
價格差距:
幾千到兩萬價格不定?
一個健康人,險些就被裝上了不必要的心臟支架,究竟是什麼原因?一位被植入5個心臟支架的患者面對記者時,發出來自他“族群”的疑問:被放入的心臟支架,是否屬於過度醫療?到底有無必要?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了其中奧秘。
事實上,心臟支架的確是一個利潤極大的市場。記者瞭解到,在安徽省立醫院,國產支架價格是8000多元,進口的是12000元左右。在北京的大醫院裡,前些年國產支架平均價格約為1.1萬元,進口支架平均價格約為1.7萬元至2萬元。
一個小小的心臟支架,從出廠價的幾千元,到患者手裡1至2萬元,中間的巨大利潤究竟去到了哪裡?
安徽某地級市一位不願具名的藥械代理商解釋說:“出廠價已經包含了生產成本,包含了研發和合規各項成本的攤銷,包含了廠家的利潤。出廠價加上醫院的加成再加上手術費用,一個支架最多也就是1萬元。多出來的1萬,那都在流通環節。”
記者瞭解到,很多支架生產企業 不做市場,透過招商 的方式進行。心臟支架生產企業把產品銷售給一級代理 ,依次還有大區代理、省級代理、地級代理、個人代理,每級代理都要有一定的加價作為利潤。
最終獲益:
多數醫生沒有發財?
有人指出,醫療器械 進入醫院的前後是一整條利益鏈,必須給醫院還有實施手術的醫生一定的回扣,回扣都是一對一的單線聯絡,廠家直接對某個醫生,這是業內的潛規則。記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對此部分醫生表示,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是體制、管理等多種原因造成的。
回扣驅使醫生多放支架?據這位心內科醫生說,不排除個別不規範的小醫院有科室這麼幹,以及個別醫生拿回扣,故意多放支架,但是病歷都要經常抽查。除非整個科室一個有良心的都沒有。“醫生第一個考慮的還是安全。絕大部分醫生沒有發財。”他說。
一位醫藥 代表表示,不排除給醫生回扣的情況。“醫生的回扣也會給,但是不是營銷費用中的大頭。一般是給大主任,他分不分就不知道了。”
【支架】
一根細若毛髮的導線牽引著小小的金屬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心臟血管,就可以拯救缺血的心肌,讓可能隨時的病人不再命懸一線—這就是神奇的心臟支架手術。
【價格】
在安徽省立醫院,國產支架價格是8000多元,進口的是12000元左右;在北京的大醫院裡,前些年國產支架平均價格約為1.1萬元,進口支架平均價格約為1.7萬元至2萬元。
【數量】
據中國醫療外科植入專業委員會統計,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僅為2萬例,而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0.8萬例,增長了20倍。近三年我國每年使用支架數量約68萬個。
困局如何破?
專家建議:過度支架醫保拒報銷
專家認為,減少不必要的心臟支架使用,除了提高醫生的臨床技術水平之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規範,並嚴格執行。
首先是醫生自律。胡大一認為,為規範心臟支架合理使用,醫生要加強自律。醫生對患者過度醫療,最終使醫生丟失患者對他的信任,丟失職業的尊嚴。
二是嚴格按照臨床路徑進行規範,避免不必要的支架使用。鍾志敏認為,應該嚴格按照原衛生部制定的臨床路徑進行規範,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支架濫用。
三是醫保控費。新加坡醫保部門規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隻能報銷3個,如果超過了,不僅醫保部門不給報銷,並且醫生還要向專門委員會陳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