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內傷究竟傷到了哪個部位

avatar 骨架貞怡
2.8萬 熱度 A+ A-
●何謂“補土派”說到調理脾胃,大家都會很熟悉,但說到補土派,可能很多人都會陌生。其實,脾為後天之本,調理脾胃有利於全身的保健養生

●何謂“補土派”

說到調理脾胃,大家都會很熟悉,但說到補土派,可能很多人都會陌生。其實,脾為後天之本,調理脾胃有利於全身的保健養生,調理脾胃的觀點就是從補土派發展而來的。

●從“外傷”到“內傷”

中醫理論之集大成者是張仲景的《論》。

《傷寒論》所創立的六經辨證體系以及辨證論治方法一直是歷代中醫所推崇和踐行的,後世對於傷寒理論進行研究和註釋的書如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即使時至今日,也有很多醫家運用其理論診治疾病,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現代比較著名的中醫流派,如“傷寒派”、“經方派”、“古中醫派”等都可以算是這種理論的延伸。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任何一種學術思想都難免有侷限性。金元時期有位名醫叫李東垣,他在診治疾病中發現《傷寒論》診治疾病多從外感立論。也就是說,傷寒派認為人得病是由於從外部感受了風、寒、暑、溼、燥、火等邪氣。然而,有一類人患病並沒有感受這些邪氣,或者不主要是由於感受這些邪氣而患病,而是由於飲食不合適(飲食失節)、生活不規律(勞役過度)、心情不舒暢(喜怒憂恐)造成的。這類人所患的疾病多病程較長、容易反覆,跟《傷寒論》所講的病例不一樣。

於是他提出,人之所以得病除了《傷寒論》中所提及的外感外,還應該有一類情況,就是“內傷”,並專門著書《內外傷辨惑論》,以闡明外感和內傷的區別,這可以說是開創了從補論治疾病的先河。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那內傷究竟傷到了哪個部位,具體應該如何治療呢?

李東垣透過研究發現,內傷最容易傷到的是脾胃。因此,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根據這一認識,他認為治療內傷疾病,應該以調補脾胃為關鍵。因為脾胃在五行中屬於土,所以後世醫家把這種調補脾胃的方法稱為“補土法”,將以調補脾胃為主要治療手段的醫家稱之為“補土派”。

補土派從李東垣創立以後,後世醫家對這種理論也多有補充和完善,如清代醫家葉天士認為李東垣“詳於治脾,而略於治胃”,從而開創了“養胃陰”學說。近現代很多醫家,如國醫大師鄧鐵濤、徐景藩、禤國維等都非常推崇補土理論。

總結來說,所謂補土派就是從內傷的角度認識疾病,以脾胃中土為調理部位,以恢復脾胃功能為治療原則,以調補脾胃為主要手段的一種中醫學術流派。

釋出於 2021-01-1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