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寶:藥】
第一味藥:蘆根
此藥性味:甘,寒。歸肺經、胃經。具有生津除煩、止嘔的作用。臨床運用,每天20—30克,療效神奇,一般一劑知,三劑愈。
第二味藥:桑葉
此藥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
桑葉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取其辛涼解表之功效,在此我要談的是但用桑葉治療球結膜下出血。這樣的病人常常一覺醒來,發現眼睛白睛部分充血,血色鮮紅,中醫稱為白睛溢血。患者在醫院尋求西醫治療,往往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勉強服用一些止血活血的藥物,治療七八上十天也不一定能治好,花錢不說,患者常常左眼未好,右眼又充血了。此病治療起來很簡單,桑葉30—50克,煎水內服,每日一劑,一般劑一見效,最多三劑,出血就徹底消失。對於“舊的出血未吸收,顏色變暗,新的出血又形成”,這樣的患者,可以反佐一點生麻黃來發散,防止桑葉寒涼留淤。
治病機理:肝開竅於目,按照五輪學說,白睛部分屬肺,因肺屬氣,故稱氣輪。此病為肝肺二經熱邪亢盛,迫血妄行所致。桑葉歸肝經、肺經,其“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與病機絲絲入扣,故而投之療效迅捷。
第三味藥:小茴香
此藥味辛,性溫,入腎、膀胱、胃經。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氣的功效。日常生活之中,常做調味品使用,殊不知此物治療陽虛尿頻,療效較好。
臨床上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脹滿,尿頻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總有尿意,在醫院進行尿檢,並沒有細菌感染,抗生素治療,療效較差,採用補腎縮泉的辦法,療效雖有,但起效慢。
其實此病的病位不在膀胱,也不在腎,而在三焦,“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尿頻的原因,在於膀胱之外的三焦受寒,水道不暢,水液積蓄在三焦之內,不能下行至膀胱,停留至膀胱之外,壓迫膀胱,故時時有尿意感,但真正解小便時又解不出來,很多這樣的女性患者在做B超時可以見到盆腔有積液,此病的治療,宣通下焦的氣機,促進其水液轉運,尿頻治療即可立竿見影。
小茴香性溫,走下焦,能夠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氣機,患者服藥後常常出現小腹轉氣,放幾個響屁之後,尿頻即愈。小茴香20—30克。一天一劑,一劑見效,三劑即愈。
第四味藥:穿破石
常綠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狀;枝灰褐色,光滑,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樹幹砍傷後會流出白色乳汁狀粘液,具有豆腥味。根皮橙黃色,因生長在岩石旁,其根質地緻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稱。因其無堅不摧之穿透力,具有“壯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經,去遠年瘀積、結石”的功效,對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有很好的療效。浙江金華一帶,經常用來治療勞傷,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觀察到其具有補益之力,很多老百姓將此藥作為保健品服用。
歷代本草記載,除了前面所談的療效之外,還具有祛風溼、治腰痛、關節痛,治虛勞黃腫,還具有治療脾虛洩瀉的作用。經過經兩年數百次的實踐檢驗,確有療效,因其價格便宜,療效卓著,特意向大家介紹。
1、因為其穿破之力穩健,凡體記憶體在血脈不暢者,可以配伍使用,也可單獨使用,最常用的是心腦血管方面疾病;
2、肝炎、肝硬化、肝膽結石、肝內血管瘤、肝癌等肝膽系統疾病,均可配伍使用;
3、因其有較好的抗結核菌作,對於結核病人,可以配伍使用;
4、患者體記憶體在癥瘕積聚,需要攻克消散者,均可配伍使用;
【第二寶:方】
前面介紹了四味藥,介紹了這幾味藥的一些特殊功效,是我臨床上反覆使用過的,大家可以回家試試。下面在從“方”的角度來獻寶:
第一方:牙痛方
牙痛是臨床上常見小病,但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只要患過牙痛的人都有同感,我就談一個治療牙痛的藥方:
生大黃10—15克、生麻黃5—8克、生甘草10克、薄荷10克;
用法:開水泡服,每劑服用一天。
因為時間關係,方義我就不講了,在《醫間道》上有詳細的講解。此方非我所創,乃愛愛醫網友提供,經過反覆檢驗,確有實效,在此算是借花獻佛了。
第二方:腿抽筋方
很多人都體會過腿抽筋,患者在醫院就診,多診斷為缺鈣,服用鈣片後稍稍好轉,但過不了多久,又會出現腿抽筋的現象,此症雖是小疾,但常犯也很難受。
方劑: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
每日一劑,連用五天,服藥當天見效,服用五劑可以治癒,數月後如果在此發作,可以在喝五劑。
機理: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補腎除溼即可。
第三方:肩周炎方
此病內有不足之體(氣血不足,經脈不暢);外有風寒所襲(寒性收引,不通則痛)。止痛為治標,散寒、活血、通絡為治本。
丹參50克、當歸50克、乳香50克、沒藥50克、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制馬錢子10克、桑枝50克、桂枝50克、生麻黃30克、細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細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兩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一般的患者一料未服完,病情已經治癒。
前四味藥為張錫純的效方:活絡靈效丹,本方可廣泛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痛症;配以“穿山甲、元胡、制馬錢子”通絡止痛,“麻黃、細辛”散寒,“桑枝、桂枝”引藥達臂,則療效大大加強。
【第三寶:法】
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門,中醫有多少法門呢?針灸、推拿、湯藥、拔罐、刮痧……法門很多啊。我個人擅長內服湯劑治病,在法上遵循仲景治病八法,汗、吐、下、消、和、溫、清、補……沒有特別的經驗。
最近幾個月,對很多病進行了拍打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今天借花獻佛,談幾點實踐結果,希望對大家有些許幫助。
下列幾個病種透過拍打效果很好:
1、面板病
溼疹、神經性皮炎,效果不錯。
2、手足麻木、疼痛
這樣的患者很多,體內大多存在寒溼淤阻,單單內服湯劑,三五天也能見效。但透過拍打,當場見效,立竿見影。再配合中藥內服,很快能徹底治癒。
3、下肢靜脈曲張
內服中藥起效太慢,三五天見效不大,拍打承山穴之後,患者當場見效,雙下肢沉重感減輕,立即倍感輕鬆,拍幾次後,迂曲的血管會慢慢減少。配合中藥溫腎除溼,活血通脈,效果更好。
4、心臟病
血脈痺阻的患者,拍打肘關節(曲池穴、曲澤穴、尺澤穴)、內關穴之後,胸悶會立即緩解。
5、腰腿痛
拍打委中、承山,配合中藥對證治療,一般三五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幾點感悟:
1、出痧的順利與否,與病情輕重不成正比,與患者的正氣是否充足有很大的關係;
曾有幾位癌症患者拍痧,雖然患者血瘀明顯,但卻出痧非常困難,有些患者痧很少,但輕輕一拍就出來了,所以感覺這痧不是拍出來的,而是患者的正氣將痧托出來的;
2、病情越重,拍打時,醫生的手越痛,應重時感到如同針刺手一般,這時患者也會很痛。我的經驗是一邊拍打,一邊誦“金剛經”,這樣痛感會減輕;
3、患者一般很難下手,如果由我們醫生來拍,拍不了幾個病人,手臂就會痠麻,有時手指會破裂,所以後來我想了個法子,用木鏟來拍打,效果不錯;
4、單純採用拍打的辦法,起效快,但患者體內的寒溼不能清除,病情容易復發,配合中藥內服,或者艾灸的辦法,來恢復人體陽氣,可以從根本上治癒一下寒溼閉阻的疾病;
5、氣血虛弱之人,拍打時不容易出痧,而且患者身體也會因拍打之痛而承受不住,會出現臉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厥冷等表現,所以身體非常虛弱的的患者,先扶正是關鍵,患者服用一些補益氣血的藥物,待氣血充足之後,再針對淤阻進行拍打,會有較好的效果。
【第四寶:理】
我們常用的幾百味藥都是寶貝,《傷寒論》上的113個方都是好方啊。如果不深究醫理,治病三年則天下無方可用。對於一個醫生而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對病機的識別上下功夫,而臨床上患者的表現往往是寒熱錯雜,虛實夾雜。
辨析不清,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兇險立顯。我們應該如何認識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我們應該如何認識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則?
其實我們人體的氣機執行,也存在兩套系統,和“油門”與“剎車”一樣,白天體內的陽外發散,好比油門,晚上陽氣內收,好比剎車;人體清陽上升,好比油門,濁陰下降,好比剎車;心火溫煦全身,好比“油門”,腎水救濟“心火”,好比剎車;人體氣血陰陽的執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升與降,散與收,寒與熱,開與合……人體是一個矛盾而又對立的統一體。
這些年來,透過細心的體會,發現人體很多疾病,都是這些對立的矛盾失去了統一,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常常是一些對立的症狀,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