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帶下病艾灸哪裡 帶下病的辯證分型

avatar 幻珊醬
2萬 熱度 A+ A-
女性帶下的病因,多由任脈不固,帶脈失約,以致水溼濁液下注而成;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溼氣下行而成。其中黃帶多因脾熱,白帶多因虛寒,也有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鬱久化熱,致血與熱相搏,溼熱下注,則成赤帶或赤白帶下,下面來看看在中醫調理方法中,帶下病艾灸哪裡。

帶下病的辯證分型

帶下病辯證主要根據帶下量,色,質,氣味,其次根據伴隨症狀及舌脈辨其寒熱虛實。如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清稀,多屬脾虛;色白質清稀如水,有冷感者屬腎虛;帶下量多色黃,質粘稠,有臭氣,或如泡沫狀,或如豆渣狀,為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或渾濁如米泔,質稠,惡臭難聞,屬溼毒重症。

脾虛型帶下病艾灸

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溼下注,傷及任帶,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為帶下異常;脾虛中陽不振,則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乏;脾虛失運,則納少便溏,兩足浮腫,舌淡苔白或膩,脈緩弱。

治則:健脾化溼以止帶。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氣海,帶脈,足三里,三陰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2.隔姜灸:用棗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壯,每日1次,7次為一個療程。

3.隔附子灸:用棗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壯,每日1次,7次為一個療程。本法適宜於脾虛,腎虛患者。

4.隔藥餅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朮,蒼朮,車前子各15g,烘乾沿成細末,再將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適量黃酒調成膏狀,做成一分錢硬幣厚的薄餅敷於穴位上,上置棗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沒血就3-5壯,每日1次,7次為1療程。

腎虛行帶下病艾灸

素稟腎虛,或恣情縱欲,腎陽虛損,氣化失常,水溼內停,下注衝任,損及任帶,而致帶下病;若腎陰虛損,精關不固,精液滑脫,也致帶下病。

治則:溫腎燥溼,固澀止帶。

艾灸取穴:主穴取關元,腎俞,帶脈,次髎。配穴取腰陽關。

施灸方法:

1.溫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鐘,每日1次,5-7次為1療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黃豆大,每穴可灸3-5壯,每日1次,7次為1療程。

溼毒型帶下病艾灸

溼毒蘊藉,帶下黃色量多,質粘稠有異味,甚則狀若腐渣,伴隨有胸悶納呆;熱重於溼;帶下黃赤。質黏如膿,奇臭難聞,常兼口乾煩熱,頭目昏重。

治則:清熱燥溼,洩毒止帶。

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極,帶脈,陰陵泉,三陰交,行間。配穴取氣海。

施灸方法:

1.溫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鐘,每日1次,5-7次為1個療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黃豆大,每穴可灸3-5壯,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帶下病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療法對脾虛,腎虛所致的帶下病效果較好,對溼毒性帶下病效果差。

2.40歲以上的患者,如發現血性或水樣惡臭白帶,應及時做婦科檢查,排出癌的可能性。

3.平時應節制房事,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注意經氣衛生及孕期調護,避免重複感染。

4.平時多進食健脾補腎之品,如山藥,銀杏,新鮮蔬菜等,大量維生素的攝入,特別是維生素B1對一些慢性白帶增多的病人大有益處。

釋出於 2022-02-2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