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冬季如何預防暖氣病

avatar 自強君
2.8萬 熱度 A+ A-
今年的供暖季已經到了,室外寒風呼嘯,室內溫暖如春。不過,供暖給人們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咽乾、嗓子痛、面板幹、、胸悶……

今年的供暖季已經到了,室外寒風呼嘯,室內溫暖如春。不過,供暖給人們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咽乾、嗓子痛、面板幹、、胸悶……種種症狀被人們統稱為“暖氣病”!

到底什麼是“暖氣病”,而我們又該如何遠離“暖氣病”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郭兮恆。

感冒居暖氣病之首

郭兮恆告訴記者,在供暖季,最高發的“暖氣病”就是呼吸道疾病了,長期呆在暖氣房裡的人可能會出現口乾、頭暈、嗓子疼、咳嗽、煩躁、皮膚髮緊等症狀,究其原因只有兩個:溫度過高、溼度過低。

郭兮恆指出,冬季房間裡溫度最好在23—25度,溼度在60%左右,否則呼吸道就會感覺不舒服。

據介紹,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長著的纖毛,是抵禦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體水分充盈時,呼吸道黏膜的纖毛運動活躍,可以抵禦病菌侵入人體。而在體內缺水時,纖毛運動會變弱,抵禦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

補水還需補充電解質

造成“暖氣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氣乾燥,人體水分丟失。至於解決之道,很多人覺得再簡單不過了:不就是多喝水。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喝水不少卻依然很渴?專家表示,遠離暖氣病,“補對水”很重要。

郭兮恆指出,人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當環境溫度過高時,人體為緩解高溫,面板就會通過出汗來降低體溫,而出汗除了丟失水分外,還會丟失大量的電解質。一旦感冒後,伴隨、流鼻涕等症狀,則會再次造成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短時間內人體可自我調節,但長此以往則會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失衡。

很多年輕白領會發現平時水沒少喝,但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只補了水,身體流失的電解質卻沒有得到補充。據瞭解,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其中經面板600~700毫升,經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後,室內乾燥,人體會透過面板和呼吸等無感性蒸發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大量飲用純水而不補充電解質的話,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引起自發性的脫水,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預防“暖氣病”,除了給外部環境加溼外,更重要的是給身體內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於健康成人而言,最簡單補充電解質的方法是直接飲用含電解質的飲品,如寶礦力水特等。

經常通風及時加溼

外部環境相對封閉且乾燥,加上體內環境乾燥,是患上暖氣病的重要因素。要想遠離暖氣病,當然也得從家居環境著手,從根源上解決“暖氣病”。

霧霾天空氣汙染嚴重,很多家庭不再開窗通風,使暖氣房內空氣急速乾燥,給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溫床”。對此,郭兮恆提醒,採暖時應及時開窗通風,保持房間裡空氣的正常流通。在空氣質量良好的情況下,家中應保證每天兩次的開窗通風,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過半小時。

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溼度也很關鍵。通常,室溫在18℃至24℃之間、溼度50%至60%為宜。現在採取分戶供暖,如果室內溫度居高不下,可以關閉一組暖氣的閥門。同時要定期清潔暖氣片,保持室內衛生。

市民家中除了溫度計外還應備有溼度計,室內溼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氣片上搭一條溼毛巾、在家中放幾盆水增加室內溼度,還可以在家中養幾盆綠蘿、吊蘭等植物,或使用加溼器來調節溼度。

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補水的時候會加入一些鹽分,其實為身體補水沒那麼簡單。相比之下,最簡單方便補充電解質的方法是直接飲用寶礦力水特這類電解質飲料,其成分與人體汗液相近,能快速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體內貯留時間比水更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補水效果,非常適合在空調暖氣房,或感冒發燒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釋出於 2021-01-2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