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是一組杯狀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稱之為“諾沃克樣病毒”。諾如病毒感染影響胃和腸道,引起胃腸炎或“胃腸流感”。“胃腸流感”不同於流感病毒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流感。
諾如病毒性胃腸炎是一組由諾如病毒感染引起,以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腸道傳染病。該疾病可透過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和飲水造成區域性暴發和流行。該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該病毒不但是造成暴發急性胃腸炎疫情的首要病原,而且也是兒童和成人急性胃腸炎散發病例的常見病因。
1968年10月,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的一所學校首次暴發該病毒引發的胃腸炎疫情,約半數以上師生髮病,出現嘔吐與腹瀉等表現,故此以疫情發生地“諾沃克”命名了該病毒。1996-2000年,美國CDC報告了348起集體性諾沃克病毒性胃腸炎暴發疫情,其中136起(39%)發生在飯店,101起(29%)發生在療養院或醫院,42起(12%)發生在學校和托幼機構,還有10%發生在度假場所和遊船上。近年來,該病毒引起的集體性胃腸炎暴發疫情在歐洲、亞洲、澳洲等地也頻頻出現。2004年11月-2005年1月,日本報告236起集體性感染胃腸炎疫情,發病7821人,其中查出感染諾沃克病毒者5371人,死亡12人。我國部分地區近年也發現兒童中存在著這類散發病例,有些地方報告了不同規模的暴發疫情。
諾如病毒性胃腸炎流行病學特點:多發生在學校、家庭、旅遊區、醫院、食堂、軍隊等,飲用被病毒汙染的水及生食牡蠣等水生動物是引起爆發流行的主要原因。傳染源為該病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健康攜帶者;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日常生活接觸也可引起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大齡兒童及成人發病率最高,感染後免疫力短暫;該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多見。
諾如病毒性胃腸炎潛伏期為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72小時。臨床表現與其他病毒性胃腸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狀為發熱、噁心、嘔吐、痙攣性腹痛及腹瀉。可單有嘔吐或腹瀉,亦可先吐後瀉。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嘔吐較多。糞便呈黃色稀水便,每日數次至十數次不等,無膿血與黏液。可伴有低熱、咽痛、流涕、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及食慾減退。多呈自限性,恢復後無後遺症,預後較好,少有死亡病例。病程長及病情較重者排毒時間也較長,傳染性可持續到症狀消失後兩日。該病免疫期短暫,可反覆感染。
該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及支援治療。輕中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者應靜脈輸液,無需使用抗生素。可使用腸黏膜保護劑。為防止該病傳播,要適當隔離病人,加強水源、食物的管理,採取切斷糞-口途徑等防治腸道傳染病的綜合措施。夏令營、遊艇等相對封閉的場所,發生流行後要及時關閉,做好終末消毒後方可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