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漏性面板炎
新生兒至四個月大的寶寶,最困擾家長的就是此症,大約有九成的寶寶會有脂漏性面板炎。剛出生的寶寶可能不會出現症狀,但滿月後就會慢慢出現,兩、三個月大的時候最嚴重,可能在臉部、頭皮或身上皺摺處出現黃色的油性結痂,伴隨著些許的紅腫,嚴重時可能會滲出組織液,大約在四個月大以後才會漸漸復原。
發生原因與症狀
發生脂漏性面板炎大多為體質性的問題,每個寶寶的症狀輕重不一,症狀較輕微,好發於頭部及臉部,若較嚴重時,可能出現在身上的皺摺處,包含脖子、關節及包尿布較常接觸的腹股溝處。另一個因素為黴菌,因為皮屑芽胞菌過度的增生,而使寶寶患有此面板病。而脂漏性面板炎並不會讓寶寶感到很癢,而在患部不停搔抓。
異位性面板炎
異位性面板炎是因為過敏體質而造成面板上的溼疹,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反覆出現大約半年的時間,寶寶在四個月大以後,發疹子的原因就可能是異位性面板炎,若發生在特定位置,可能長大後就容易有過敏體質,因此,父母更要細心照顧,此時的過敏可能會跟著寶寶一輩子,所以不可輕忽!
發生原因與症狀
異位性面板炎起溼疹有特定的部位,其好發於手臂、大腿及小腿等,通常會讓面板粗糙,嚴重則會出現紅疹。若溼疹出現在四肢外側的位置,可能長大後也會有異位性面板炎。大約兩成的寶寶會有此病症,需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在兩歲大以後,異位性面板炎的位置會改變,疹子會長在軀側的部位,如手肘內側、膝蓋後側(膝窩)等。有異位性面板炎的寶寶,大多為過敏體質,而通常父母也是,但父母不一定也會有異位性面板炎,可能是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
伴隨著發燒的發疹疾病
玫瑰疹
玫瑰疹通常會出現在三歲以下的孩子,是一種病毒型的感染,不太會有後遺症或併發其他症狀,但需注意其發燒時的溫度較高。寶寶在感染病毒後先有發燒的症狀,大約會持續發燒三天的時間,一退燒就開始發疹子,起疹子的部位在身上,顏色較淡且不明顯。退燒以後,其活動力及食慾很快就會恢復,患部也不會搔癢,所以不需特別擦藥或治療。但必須注意其特點為,退燒了以後,疹子才會出現,所以必須辨別起疹子的時間,以免與其他疾病混淆。
猩紅熱
猩紅熱的症狀與感冒或腸胃炎類似,能透過飛沫感染,通常有發燒、喉嚨發炎及出疹的情況,其發疹的型態為帶紅色的點狀疹,可能從脖子到四肢都會有,觸感較粗糙,好發於腋下、脖頸部、腹股溝等,舌頭也會出現俗稱的草莓舌,會在發燒1至2天后出現疹子,皮疹大約在3天后慢慢消失。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與其他人共享餐具或接觸性的用品。若已確定為猩紅熱,則依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並多休息。
麻疹
麻疹是病毒感染所致,可經由飛沫傳染,故傳染性高。其潛伏期間約10天左右,發病初期會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伴隨著發燒、咳嗽、結膜炎等,在疹子出現前,口內頰黏膜會長出白斑。身體的紅斑則會從臉部開始,一路向下延伸,通常不會發癢,但疹子可能會結合成一塊大的斑,約3天后漸漸退掉,需特別注意的是,寶寶若有麻疹,較可能會有腦炎及肺炎的併發症,所以應給予寶寶施打麻疹疫苗,而得過麻疹後,終身都有免疫力。
水痘
水痘的潛伏期間較長,大約2至3周,其症狀與感冒類似,會起發燒、喉嚨痛及頭痛等。寶寶會在發燒後出現疹子,好發部位在臉部及胸腹部,疹子會從紅色疹發展至膿皰的型態,也會擴散到全身。此類疹子會讓寶寶搔癢難耐而不停搔抓,如果把膿皰弄破,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感染,所以父母必須特別注意。讓寶寶接受常規的疫苗接種,可產生抗體,預防水痘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