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到一位微信好友將頭像由之前的文藝清新風,換成了一個略顯壓抑的圖片,便關切地問了他的近況。他說剛剛失戀,新頭像是他當時心情的寫照。
心理學有個“房樹人測試”,諮詢師可透過來訪者繪畫的佈局、細節、習慣等,推測他的人際關係、心理狀態、成長經歷、家庭氛圍等,這就是“心理投射”的作用。網路頭像也是對自我、情緒或所認同事物的一種投射。不過,若真想嘗試透過頭像去解讀一個人,那不妨聽聽他對自己頭像的選擇動機,關注其平時的留言習慣等,綜合分析。
若你的親朋好友,特別是青少年用了下列頭像,就要關懷他們的內心感受了:1.血腥的圖片:內心複雜,容易衝動,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傾向;2.陰鬱的圖片(如陰天):內心複雜,憂鬱,傷感;3.面具或小丑:壓抑,表裡不一,過度掩飾自己。
還有6種頭像比較常見:1.又遠又小的人像:注重隱私,害羞保守,防衛心較強,不易接近陌生人,基本上不太可能與人自來熟。不夠自信,自我評價偏低。2.童年照片:懷念往昔,總覺得過去的事物比現在美好,容易傷感。3.沒刻意挑過的生活照:這類人對自己的接納度比較高,對外貌也比較有自信,不一定長得好看,但是能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4.男女朋友的照片:正陷入甜蜜而昏頭昏腦的熱戀中,愛得不能自拔。5.兒女的照片:如果是初為人母人父,那是難掩心中喜悅;如果孩子很大了頭像還沒變,則是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的成就與指望。6.家人的照片:自我感很薄弱,有很強的依賴性,缺乏安全感,內心深處不願長大,渴求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