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南方冬天要重點防3種病

avatar 柔婉Sama
2.8萬 熱度 A+ A-
從本月初開始,我國普遍降溫,尤其南方地區在短短3天裡由夏季進入冬季,氣溫從30℃驟降到4℃。有一個網路段子形象地說明了急速的四季更替:如果你的廣東朋友失聯了,有

從本月初開始,我國普遍降溫,尤其南方地區在短短3天裡由夏季進入冬季,氣溫從30℃驟降到4℃。有一個網路段子形象地說明了急速的四季更替:如果你的廣東朋友失聯了,有如下幾種可能:1.熱死了;2.凍死了;3.冷熱交替折磨死了。詼諧的語言體現出,在巨大的溫差下,不少南方人無所適從,疾病也乘虛而入。南方人尤其要注意預防3種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主任楊禮騰指出,溫度急劇變化,早晚溫差大,容易讓病毒乘虛而入,長期如此可能引起、過敏性等呼吸系統疾病。流感分甲、乙、丙三型,尤其以甲型(如甲型H1N1流感)致病力最強,典型症狀為突發高熱、全身疼痛、乏力、輕度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涕、咳嗽)。溫度驟降讓人體受寒,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易致上、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症狀,出現哮喘、發作。若出現反覆氣喘、氣急、胸悶或咳嗽,鼻炎晨起加劇,哮喘夜間加重等表現,應及時就醫。

 2.心腦血管疾病。溫度降低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通不暢,易形成,導致心腦供血不足,進而誘發心梗、發作等。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主任歐陽平說,患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南方人,在氣溫驟降時一定要及時保暖,並注意調理身體,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需要提醒的是,天氣驟冷時,由於人體免疫力下降,病毒侵襲,易引起周圍性面癱發作。

  3.類風溼關節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溼科主任肖長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關節變為主要特徵。南方溼度大,溫度下降後更是溼冷難耐,而且多地出現連續降雨天氣,會加重類風溼關節炎的疼痛程度。

三位專家建議,南方人在溫度驟變時,一要注意身體保暖,及時添減衣物。比如改換高領服裝,加個圍巾,都能有效保暖。還需注意背部保暖,因為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二要增強自身體質,平時多鍛鍊。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以微微出汗為度,不宜大汗。還可適度進補,如辣椒、生薑、胡椒等,皆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祛溼的功效,有助於防寒。三要多喝水,加速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00~3000毫升。四要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工作時注意勞逸結合。需要提醒的是,南方人習慣天天洗澡,但老年人冬季洗澡過頻,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釋出於 2021-02-1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