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況要放棄哺乳
母乳餵養按理說是每個媽媽都可以順理成章做到的事情,但無奈的是,存在下面幾種情況的媽媽就不得不被迫放棄哺乳:
艾滋病、結核病、嗜T細胞感染等傳染類疾病;
吸毒者或酗酒者;
進行癌症放、化療的媽媽。
被迫放棄哺乳的媽媽,可以由醫生開具處方藥回奶,目前常用的西藥處方回奶藥是溴隱亭。具體服用方法可以諮詢醫生。
藥物除了可能影響媽媽的產奶量外,有些藥物還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哺乳期媽媽要儘量避免使用以下藥物。
1.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也叫病毒唑,在孕期使用有明確的致畸作用,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沒有臨床資料支援,而且此藥從身體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幾周的時間,應該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抗病毒的藥物,媽媽都不可以用,治療帶狀皰疹的阿昔洛韋,媽媽在哺乳期就可以用。
2 四環素類抗生素
這類抗生素除了四環素外,還包括金黴素、多西環素(又稱強力黴素)、米諾環素(又稱美滿黴素)等。這類藥物可以進入乳汁,若哺乳期媽媽長期服用,有導致寶寶出現四環素牙的風險。
3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
國內市場上常見的避孕藥多為複方避孕藥,通常包含兩類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優思明、媽富隆等。
哺乳期應儘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長期服用會抑制泌乳,導致媽媽產奶量減少,從而影響寶寶的「口糧」。不過,只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藥,是可以使用的。
4 安乃近等含有氨基比林的藥物
氨基比林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說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這些藥名,你一定聽說過,這些藥的有效成分其實就是氨基比林。
這個成分的主要功效是解熱鎮痛,常常被用作退燒止疼藥使用。而實際上,這類藥物是國際上普遍禁止使用的,任何人群都不應該使用這類藥物退燒。
這個成分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極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1)血液方面的影響
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症,重者有致命危險,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面板方面的影響
可引起蕁麻疹,重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症。
患有大皰表皮鬆解症的患者,面板會像薄紙一樣脆弱,只要遭到輕微的碰撞或摩擦,面板和身體內部就會潰爛。
正是由於氨基比林類藥物會引起這麼多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20世紀70年代,這類藥物在全球30多個國家就已經被禁用了。目前,氨基比林作為單方製劑已於1982年被我國衛生部門宣佈淘汰,但是含有氨基比林的複方製劑卻仍在我國的臨床治療中使用,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機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