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綜合徵是由於四肢及軀幹肌肉豐富的部位長時間受到重物擠壓或固定體位的自壓,造成肌肉組織的缺血性壞死。出現以肌紅蛋白尿、高血鉀為特點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在地震或戰爭期間,擠壓綜合徵病人可成批出現,平時則為散在發生。此外,偶見於昏迷與手術的患者。
一、擠壓綜合徵發病病因: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壓迮墜墮內損候》指出:"此為人卒被重物壓迮,或從高墜下,致吐下血,此傷五內故也。"清·胡廷光《傷科彙纂·壓迮傷》載:"壓迮傷,意外所迫致也。或屋倒牆塌,或木斷石落,壓著手足,骨必折斷,壓迮身軀,人必昏迷。"祖國醫學認為,擠壓傷可引起人體內部氣血、經絡、臟腑的功能紊亂。擠壓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出現在外部壓力解除以後,這說明受壓肢體產生的一些有害代謝物質在恢復了血液迴圈後進入體內。
二、擠壓綜合徵病理變化:
1、肌肉缺血壞死 根據近年來研究證明,擠壓綜合徵的肌肉病理變化與筋膜間隔區綜合徵相似。患部組織受到較長時間的壓迫並解除外界壓力後,區域性可恢復血液迴圈。但由於肌肉因缺血而產生類組織胺物質,從而使毛細血管床擴大,通透性增加,肌肉發生缺血性水腫,體積增大,必然造成肌內壓上升,肌肉組織的區域性迴圈發生障礙,形成缺血---水腫惡性迴圈。處在這樣一個壓力不斷升高的骨筋膜間隔封閉區域內的肌肉與神經,最終將發生缺血性壞死。
2、腎功能障礙 隨著肌肉的壞死,肌紅蛋白、鉀、磷、鎂離子及酸性產物等有害物質大量釋放,在傷肢解除外部壓力後,透過已恢復的血液迴圈進入體內,加重了創傷後機體的全身反應,造成腎臟損害。腎缺血和組織破壞所產生的對腎臟有害的物質,是導致腎功能障礙的兩大原因,其中腎缺血是主要原因,儘管發生肌紅蛋白血癥,如果沒有腎缺血,也不一定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腎缺血可能由於血容量減少,但主要因素是創傷後全身應激狀態下的反射性血管痙攣,腎小球過濾率下降,腎間質發生水腫,腎小管功能也因之惡化。由於體液與尿液酸度增加,肌紅蛋白更易在腎小管內沉積,造成阻塞和毒性作用,形成尿少甚至尿閉,促使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綜上所述,擠壓綜合徵的發生主要是透過創傷後肌肉缺血性壞死和腎缺血二箇中心環節。只要傷勢足以使這個二個病理過程繼續發展,最終將導致以肌紅蛋白尿為特徵的急性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