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氣虛和陽虛有什麼區別 一動就滿頭大汗是啥虛

avatar 伶伶氏
2萬 熱度 A+ A-
中醫上根據人的體質分為很多種型別,有的是氣虛型,有的是陽虛型,但對於不懂醫學的人來說,並不清楚這各種型別的區別,如氣虛和陽虛,都是虛症,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氣虛和陽虛有什麼區別

主要是症狀、病因、治療方法等有所區別。

1、症狀區別

氣虛的人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症狀。

陽虛的人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症狀。

不過陽虛體質的人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過肘,足冷過膝,很多年輕女性也常見手腳發涼,不過如果僅僅是手指、腳趾發涼或發涼不超過腕踝關節以上,不一定就是陽虛,與血虛、氣虛、氣鬱、肌肉鬆弛無力有關。

2、病因區別

氣虛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引起。

陽虛是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常見病因有先天不足,房事不節,腎氣虧損等所致。

3、治療方法區別

氣虛的人以補氣為主,陽虛的人以補陽為主,兩者治療方法不同,如:腎氣虛需補腎益氣,服用補骨脂、枸杞子、菟絲子、附子、桂枝、黃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黨參、白朮等藥物調理,而腎陽不足需溫補腎陽,填精止遺,服用熟地、菟絲子、當歸、山藥、枸杞、杜仲、山茱萸、鹿角膠、肉桂、熟附子等藥物調理。

氣虛和陽虛哪個更嚴重

陽虛的危害要比氣虛更為嚴重。

人體的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一旦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的狀態,細胞的生命活動也會逐漸衰退,從而氣血虧虛,內不能和調於五髒,外不能灑陳於六腑,漸至表裡俱虛,相比氣虛之症而言,陽虛可危及五臟六腑,後續對人體的危害會更加嚴重,需及時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理治療。

一動就滿頭大汗是啥虛

一動滿頭大汗首先考慮氣虛或者陽虛。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有可能是陰虛內熱導致的,臨床上還會伴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痠軟等症狀。

也可能是腎虛導致的,由於腎陰不足、腎陰虧損會導致患者身體疲乏無力,會有盜汗的表現,平時稍微活動就會出汗,而且晚上比較明顯。

也可能是氣虛,由於衛表不固導致多汗,以肺氣虛為主,因為肺主氣,有固位、固護也就是衛氣的功能,如果肺氣虛,那麼固衛的功能減弱就容易出汗,尤其是一動就出汗,平常可以伴有怕風、沒有力氣、容易感冒這些肺氣虛的症狀表現。

另外對於溼熱證的人群也可以出現一動就滿身的大汗、滿頭大汗,溼熱證主要的表現有舌苔比較厚膩,肚子脹,不想吃東西,大便黏滯不爽,脾氣急,兩個眼睛紅、腫、熱、痛等,可以對症予以區分。

氣虛和腎虛是一回事嗎

氣虛和腎虛並不是一回事,是兩種疾病。

其中氣虛病證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如氣虛腎居腰府,可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痠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等症狀。

但單純的腎虛是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其中腎陽虛的症狀為腰痠、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為“寒”的症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而腎陰虛的症狀為“熱”,主要有腰痠、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兩者的症狀也各不相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不能認定為是同一種疾病,需區分辯證,對症治療。

釋出於 2022-02-1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