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盲目吃抗癌食物反得癌

avatar 學林君
2.8萬 熱度 A+ A-
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哲隨著腫瘤相關知識的普及,人們的重視度日益增加。使得許多“偏方”和“說法”也就流行了

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哲

隨著腫瘤相關知識的普及,人們的重視度日益增加。使得許多“偏方”和“說法”也就流行了起來。其中尤以“食物防癌抗癌”最為熱門。其實,飲食對防治腫瘤更多是起輔助作用。單靠食療防癌、抗癌不靠譜。

 腫瘤形成因素複雜,單靠食療不靠譜

自從網路讓資訊的傳播更加發達後,許多心靈雞湯、科普文章就藉由這個平臺“滿天飛”。既出處不詳,又沒有科學根據。就拿一些利用食物的防癌抗癌的科普文章來說,內容甚至還詳細介紹了各種食物的防癌抗癌成分和機制,看似有理有據,讓人信服。但食物防癌抗癌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學博士林舉擇表示,腫瘤是在各種致癌因素,如基因遺傳、環境汙染、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結構、化學因素、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長期綜合作用下,自身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異常增殖、增生,形成塊狀組織而成。所以妄想單一依靠食用哪種食物可以防癌抗癌的說法,不可盡信。“出門診時,我經常會碰到一些亞健康人士或腫瘤患者詢問某些食療方子對疾病是否有用。”林舉擇說。

這些食方多是從網上看來的,例如用胡蘿蔔、白蘿蔔、紅番茄三種食物煮湯而成的所謂“三物湯”,能否起到防癌抗癌作用?他解釋,“三物湯”中富含茄紅素,這是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一種類胡蘿蔔素,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好處,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但如果普通人或腫瘤患者意圖僅僅透過“三物湯”來預防或抗腫瘤就不可取。如果過度迷信某種食物可以防癌抗癌,盲目地吃反而會造成營養不均衡,或加重自己某種偏頗體質,致使身體的免疫能力下降,更容易致癌。

此外,林舉擇認為,“三物湯”中因有白蘿蔔,所以湯性偏涼,此食療湯譜更適合於熱性或陰虛火旺體質,又或食滯氣逆、痰溼內蘊證型的患者食用更合適。如果是虛寒體質,又或氣虛證型而服用人參的人士就應少吃或不吃了。建議如果是腫瘤患者,就要在合理系統的中西醫抗腫瘤治療下,再透過輔助辨證食療才能起到更好的抗癌作用。

 抗癌食物長期大量進食恐起反作用

李先生是私企老闆,經濟條件好,應酬熬夜多,平素是陰虛火旺體質。但他熱衷於食療養生,自從在書上看到介紹大蒜和洋蔥有防癌作用後,幾乎每天必吃一定數量的大蒜、洋蔥。幾年後李先生因便血到醫院就診,經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確診大腸癌。這讓李先生大吃一驚:“為何自己天天吃大蒜、洋蔥等防癌食物,反而得了癌?”

林舉擇解釋,雖然有些食物在動物實驗研究中被證實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但對人體是否也一樣具有防癌作用,那就還缺乏確切的科學依據。再者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同樣的食物有的人可吃,有的人吃多了則可能引起其他問題。如大蒜、洋蔥性溫燥,對於熱性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士來說,吃這類食物無異於火上加油,長期、大量去食用這類溫燥食物,加重自己的偏頗體質,致使人體內環境失調,反而更容易致癌。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

2012年中國基金會在北京提出並推廣的“遠離癌症十二條” ,其中涉及飲食防癌的有5條,另外的7條重要防癌建議是強調要遠離菸草、預防感染、注重體重管理、規律身體鍛鍊、不要濫用營養補充劑來防癌、提倡母乳餵養和心理健康。所以,如果人們日常僅僅重視飲食防癌而忽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防癌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林舉擇表示,想更好地防癌抗癌,大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養成長期堅持適量運動的習慣。如果想更好地透過食療來輔助防治疾病,最好要事先諮詢或就診專業中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所處疾病的不同階段辨證食療,切不可自己道聽途說或盲目自信自當醫生,結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謝哲

釋出於 2021-01-2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