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通利三焦,化溼降濁
《本草綱目》記載:“硬殼白扁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清暑除溼而解毒也。”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二經,有益氣健脾,和中化溼,清熱解毒,化溼降濁的功效,可以將它加入飲食當中來通利三焦,化溼降濁,防治溼熱。
祛溼吃法:
取白扁豆50-100克,大米100克,鹽適量。
白扁豆加水浸泡1晚後,與大米益氣淘洗乾淨,放入砂鍋內,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煮至粥成,加食鹽等調味即可使用。
功效:調補脾胃,通利三焦,化溼降濁,清熱解毒。本品可用於防治溼熱,也適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溼暑洩瀉,女性白帶病等患者食療。
注意:白扁豆乾品的用量每人每天以15-30克為宜;另外,白扁豆有一定的毒性,這種毒素透過加熱處理至熟時才會失去,所以食用白扁豆時一定要煮熟,以免中毒。
車前草通利下焦,排溼熱
中醫認為,車前草味甘,性寒,可歸肝,腎,膀胱三經,具有養肝益腎,清熱涼血,通利下焦,排除溼熱,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牙痛,黃疸,熱痢,尿血及女性白帶異常等多種疾病。
祛溼吃法:
鮮品車前草50克,雞蛋1-2個,枸杞子5-10顆,食鹽,食用油適量。
將拆遷草洗淨,在沸水中焯一下,撈出切碎,雞蛋打入碗中攪勻,鍋內倒入 少許食用油,燒熱之後加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燒開後,下車前草和枸杞子,待車前草顏色變深時,淋入雞蛋液,關火靜置約1分鐘,加食鹽後再稍稍攪拌即成。
功效:清熱利尿,涼血解熱, 通利下焦,本品除了作為日常的保健品之外,也適宜於肺熱咳嗽,水腫,黃疸,小便不利,尿血,淋濁帶下等病患者食療。
注意:野外採集的車前草嫩葉一定要清洗乾淨,可以事先用淘米水或少許洗潔精兌水浸泡10分鐘左右,再進行徹底清洗,炒前也最好在沸水中焯燙一下,以達到消毒除汙的目的。
馬齒莧除溼熱,寬中下氣
馬齒莧性質偏寒,現代醫學稱其為“天然抗生素”,《滇南本草》一書指出,馬齒莧“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滑腸,消積滯,殺蟲,疔瘡紅腫疼痛”,就是說,馬齒莧具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利水除溼,止血涼血,散瘀消腫,殺菌消炎,止癢止痛等多種功效。
祛溼吃法:
馬齒莧200克,大米100克,鹽,味精適量。
大米淘洗乾淨,入鍋,加水約800毫升,大火燒開,轉小火熬煮,馬齒莧洗淨,入沸水鍋中焯1-2分鐘後,切碎待用;待大米粥煮成時,放入馬齒莧再煮2-3分鐘,最後加食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養胃,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本品既可預防和祛除溼熱,同時對面板溼疹,溼毒及各種面板紅腫,熱痢有食療作用。
注意:馬齒莧雖味美,但也不要大量食用,一般來說,每人每天干品以10-15克,鮮品30-60克為宜,而且馬齒莧性寒,脾胃虛弱,受涼引起腹瀉,大便洩瀉者及懷孕期間的女性一定要忌食。食用馬齒莧時忌吃甲魚,以免導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白茅根除溼熱,最益臟腑
白茅根味甘,性寒,歸心,肺,胃,膀胱四經,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它來除溼熱,有益五臟六腑的安康,又具有清血分之熱,既不4傷燥,又不黏膩,涼血而不積瘀的特點,所以常用於肺熱咳喘,胃熱嘔逆,熱病煩渴,吐血,尿血,淋病,水腫,黃疸,女性月經過多,崩漏等疾病治療。
祛溼吃法:
白茅根10-20克,白糖適量。
白茅根放入砂鍋中,加水約800毫升,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煮,一邊煎煮一邊觀察,待白茅根下沉於水下時,加入白糖調味即可,每日一劑,去渣喝湯,代茶頻飲,一天內飲完。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除溼,涼血止血,本品既可清除溼熱,益養臟腑,對於熱病煩渴,吐血,鼻出血,肺熱咳喘,胃熱嘔逆,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淋病及女性月經過多,崩漏等有食療作用。
注意:一般情況下白茅根的用量以10-30克為宜,如果是鮮品則可以用到30-60克。另外脾胃虛寒的人不要服用,以免加重虛寒的症狀,或造成不良後果,而且白茅根忌鐵器,烹製時一定要避免用鐵鍋鐵鏟。
甘草助五臟除溼,清熱解毒
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肺三經,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灸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緩正氣,養陰血,可見,甘草有清熱解毒,調補三焦的功能,同時也是一種可以幫助五臟祛除溼熱大毒的藥材。
祛溼吃法:
灸甘草5-10克,綠茶3克。
先將甘草碾成粗末,兩種食材一同置於茶壺或保溫杯中,衝入適量沸水,加蓋悶10分鐘左右即可飲用。每日1劑,可視情況續水。
功效:益氣健脾,調補三焦,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祛痰止咳,本品既可清除溼熱,又對腹脹,腹痛便溏,食慾不振,身體勞倦,五心發熱,咳嗽咳痰,咽喉腫痛及消化性潰瘍等患者有適量作用。
注意:內服甘草,每人每天以3-9克為宜,大劑量可達30-60克,不過最好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