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一種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因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而無法正常的言語、行事,也無法承擔應盡的責任。精神病及早治療是關鍵,但有效的護理同樣不要忽視,尤其是家屬在精神病患者治療期間一定要做好護理,這對精神病患者的恢復有重要作用。
1、注意飲食均衡。因為長期用腦過度,精神緊繃,所以精神病患者在飲食療法方面應特別注意食用一些對腦有營養價值的食物。比如富含脂類的食物,有肝、魚類、蛋黃、黃油、大豆、玉米、羊腦、豬腦、芝麻油、花生及核桃等。脂類是構成腦組織的重要物質,其含量比身體其他身體部位都豐富,其中卵磷脂含量最多。服用大量卵磷脂,可使腦細胞膜變柔軟,因而有利於細胞之間的聯絡,可增強記憶力,改善腦功能,對治療精神病有較好的療效。
2、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不僅可以增強治療信心,而且對患者培養良好的人生觀是很有幫助的。很多患者由於缺乏治療信心,導致不能夠堅持治療,病情遷延日久,十分痛苦。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有利於減少精神病的複發率,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挑戰。因此,提高心理素質對於治療精神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面對患病事實。每個人都可能患精神病的,而且精神病是完全可治癒的。所以患者要正確對待自己患病的事情,要面對現實,同時也處理好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不要讓病症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社交能力,做到讓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還有不讓工作和生活受到太大的影響。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也要幫助患者瞭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瞭解,這也有助於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4、積極配合治療。在治療的時候,積極配合醫生,遵守醫生的叮囑,按時服藥,不要認為自己的病好了就拒絕服藥,或者是擅自把藥物扔掉,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絡,將自己的病情及時和醫生反應,讓醫生給自己出主意和建議。
溫馨提示:精神病的產生其實都源於心理出了問題,所以在治療時應儘量以心理疏導為主,選擇從心理進行精神病的治療,從“心”入手,幫助患者真正開啟心結,緩解治療病情。但心理治療最好配合藥物的治療,單獨使用患者病症不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時注意飲食營養保健,積極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