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治方
偏方一
藥物:銀花15克 ,連翹15克, 淡豆豉9克, 薄荷3克,蔥白15克 。
用法:水煎服。
說明:不能久煎。
偏方二
藥物:芥穗10克 ,羌活10克 ,白奠10克,板藍根35克,前胡15克,杏仁10克,黃岑15克 ,生石膏35克,淡豆豉30克。
用法:將藥物用溫水浸泡15分鐘,微火水煎約20分鐘,煎2次,每次煎取藥液150一200毫升。每日服2—4次。
說明:治療71例,顯效56例,有效15例。
偏方三
藥物:水娛蟻30克 仙鶴草30克,沙氏鹿茸草30克,紅糖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說明:此乃祖傳驗方。方中水蜈蚣系莎草科植物水娛蟻的全草,別名瘧疾草、三莢草等,具有解表、截瘧、止咳等功效。治療感冒咳嗽效果好。
外治方
偏方一
藥物:白礬30克。
用法:上為細末,加麵粉適量,用醋調膏。敷雙足湧泉穴,幹則易之;或不時以食醋灑之,使藥膏保持溼潤。
說明;治療100餘例,一般於敷藥6小時後開始降溫,12—36小時體溫降至正常。感冒發燒退燒好辦法。
偏方二
藥物:鮮黃篙尖7個,生薑3片,食鹽少許。
用法:將黃蒿尖放手心揉搓後,與食鹽、薑片共搗如泥。用布包擦患者手心、腳心、印堂穴、太陽穴、腦後,蓋被髮汗即可獲效。
說明:黃篙又名黃花篙,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全草,具清熱解瘧、祛風止癢之功。
偏方三
藥物:大蔥、生薑各15克,食鹽3克。
用法:生薑烘乾研為細末,再和蔥、鹽共搗爛,加酒適量調成糊狀。用紗布包裹,擦前胸天突至劍突;後背大椎至尾惟;手、足心;肘窩、膕窩,每2小時擦1次,每日數次。
說明:治療107例,均在1—2天內熱退病癒。
食療方
偏方一
藥物:紫蘇葉3—6克 ,生薑3克,紅砂糖15克。
用法:將生薑洗淨切絲,蘇葉洗去塵垢,同裝入茶杯內,以沸水200一300毫升,加蓋浸泡5—10分鐘,再入紅糖攪勻。趁熱飲用。
說明:此方亦可煎煮取汁,再入紅糖。但不宜煎煮過久,以免降低療效。
偏方二
藥物:茶葉3克,紅糖10克 ,生薑2片。
用法:上藥放茶杯內,開水沖泡。內服,每日3次。
說明:此方適用於風寒感冒,症見發熱、惡寒、鼻流清涕;若屬發熱、咽痛、鼻流黃涕的風熱感冒時,可將紅糖改為冰糖。服藥後宜避風寒。
偏方三
藥物:紫蘇葉30克,白蘿蔔汁50毫升。
用法:水煎蘇葉,待煮沸後,加入蘿蔔汁再煎沸。內服,每日2次。
說明:此方適用於傷風感冒,症見發熱惡寒、畏風、咳嗽、鼻塞等症。
偏方四
藥物:蔥白3根,淡豆鼓15克,荊芥0.3克 ,薄荷3克,桅子4.5克 ,生石膏30克 ,紫筍茶末10克。
用法:將蔥白去須,石膏搗碎,加水煎取藥汁,去渣,下茶末,再煎5分鐘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說明:此方適用於風熱感冒,症見發熱,咽痛、口乾、鼻流黃涕。
香薰方
偏方一
藥物:香薷、蘇葉、藿香、厚朴各12克,淡豆豉、羌活各1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水煎煮沸10分鐘後,取汁,1000毫升,濾取藥液。把接近沸騰的藥水注人玻璃或瓷質的臉盆中,以大浴巾將整個頭部及臉盆覆蓋,閉卜眼睛,用口、鼻交替深呼吸,維持5—10分鐘,以吸入透過熱蒸氣釋放的香薰藥物精華。每日 2次,3天為1個療程。
說明:此方適用於治暑溼感冒(症狀為心煩口渴,頭漲如裹,肢體酸重,胸悶等)。
偏方二
藥物:橘子葉30克,老薑12克,蔥頭10克,薄荷葉20克。
用法:加水煮沸後,將藥水注入玻璃或瓷質的臉盆中,以大浴巾將整個頭部及臉盆覆蓋,閉上眼睛,用口、鼻交替深呼吸,維持5—10分鐘,以吸入透過熱蒸氣釋放出的香薰藥物精華,透過芳香薰蒸用以治療感冒。
說明:出自《中國民間敷藥療法》
足療方
偏方一
組成:防風、紫蘇葉、艾葉、白朮各60克,蔥白3段。
用法: 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煮沸10分鐘,取藥液倒入盆中,溫度以能耐受為度,雙足浸泡在藥液中約25—30分鐘,待周身有微汗出時,用於毛巾擦乾雙足,注意保暖,每晚唾前1次,洗後入睡,並保持室內安靜。
偏方二
組成:芥末面3勺。
用法:在臉盆中倒人熱水半盆,加入3勺芥末面,把雙足放入盆中浸泡15分鐘,促其發汗,可緩解症狀。
偏方三
組成:食鹽1勺。
用法:在43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放入1勺食鹽,浸泡雙足十分鐘,額頭出汗後注意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