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患有骨刺
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醫學名稱叫骨贅,它可存在於身體的各個關節處,與衰老、長期保持某個固定姿勢、長期磨損等有關。通常中老年人有腳後跟上面疼痛的問題,就多見於骨刺,往往透過X光片可觀察到根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由於骨刺隆起可加重區域性軟組織的摩擦、勞損,容易產生無菌性炎症,引起足跟疼痛,其疼痛的程度與區域性炎症反應的輕重有明顯關係。
怎麼治療
很多人認為骨贅有害無利,一旦發現就應立即去除。實際上它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長期腰痛,幾年後腰痛好轉了,結果拍片發現腰椎長了骨贅,增加了腰椎的穩定性。建議骨刺引起的腳後跟疼痛不大嚴重的就隨它去吧,過段時間就會好的,但若是疼痛難忍,還是要儘快就醫診治。
可能是外傷引起
腳後跟上方2-3釐米疼可由區域性外傷引起疼痛,此類疼痛多有明確的外傷病史,如跟骨骨折、骨裂、跌打外傷等,主要表現為疼痛明顯,腫脹和壓痛,行走困難。也可因短期運動劇烈或運動前沒有注意熱身而出現腳後跟肌肉或韌帶拉傷導致疼痛現象。
怎麼治療
有外傷疾病史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日常做好康復訓練,不要急於參加劇烈運動;對於平時健康的人群來說,也要避免久不鍛鍊就過度鍛鍊、不充分熱身的行為,有腳後跟疼痛時,可塗抹一些跌打損傷、舒經活絡的藥物,採用下面的熱敷方法法予以緩解疼痛,注意修養腳部,避免加重損傷疼痛。
附:熱敷方法
1、準備一條可利用熱毛巾,或是暖水袋或暖寶寶。
2、直接敷於腳後跟部位,水溫在50度以內,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
3、期間如溫度下降了,要及時更換溫水,可多包一塊大毛巾或放於兩層毯子之間保溫。
注意
經常觀察放置熱水袋部位,防止燙傷。如有面板紅腫,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區域性塗凡士林保護面板。
可能是無菌性炎症
腳後跟上疼痛,常見的原因蹠筋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腱炎、滑囊炎的無菌性炎症,多因慢性勞損、運動損傷引起,跟我們日常認識的細菌感染不一樣。
怎麼治療
建議先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排出骨折、骨裂等疾病的可能,待醫生確診為無菌性炎症後,進行針對性治療,一般以服用鎮痛消炎藥物或康復保守治療為主,日常注意休息,減少負重運動、日常穿著舒適的鞋子,尤其的高跟鞋,更要少穿,嘗試做做有利於足跟復健的拉伸訓練,如:
1、毛巾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2、踩臺階牽拉訓練
前腳掌踩在臺階邊緣,患側腳後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牽拉感。
3、按摩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患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按摩,然後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注意
每次訓練,次數不在於多,建議每天練習3組,每組做10下。而在於動作標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可能是長期勞損導致
足底的肌肉腱膜有維持正常足弓、緩衝震盪、加強彈跳的作用。長期的行走、站立、過度的負重等,使足底筋膜、肌肉、韌帶處於長期緊張狀態,導致肌肉腱膜等造成勞損,進而可引起區域性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怎麼治療
長期勞損需要透過長期的修養,讓足跟部慢慢復原才能達到治癒的目的,日常行走或運動,不要超過1小時,當身體發疼痛訊號時,就要乖乖停下來好好休息,及時緩解疲勞,可在24小時內採用冰敷的方法,止痛並促進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
冰敷方法
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溼敷傷處,可用紗布進行包紮固定,並隨時注意腳的顏色,如果發現顏色變紫、發涼,應立即鬆開繃帶或布條。
產後足跟痛多是氣血虧虛
產婦在月子期間,氣血兩虛,容易感受外界寒涼之氣的侵襲。特別是足跟部,一旦受涼就容易出現足跟部疼痛。此類疼痛屬中醫理論中的虛證,多由腎虛所引起,常可因產後腳部受涼所致。
怎麼治療
建議看看中醫,服用一些滋補氣血的藥物,同食物一起食補養身,日常多泡腳、熱敷、按摩疼痛部位,可逐漸調理身體,達到止痛的目的。
小兒足跟痛多為生長疼痛
正常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孩出現足跟疼痛多為生長痛。主要是由於骨骼生長迅速比骨骼周圍的組織快,四肢長骨周圍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較慢,因而產生牽拉痛。
怎麼治療
疼痛發作時可為孩子作區域性按摩、熱敷或者在將足跟部墊高1釐米以減緩牽扯,幫助孩子減輕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