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 陳瑞芳
小孩老是不愛吃飯,消化功能不好,這是脾虛?寒風一吹,很多女性會手腳冰冷,這是血虛?盛年的男子工作壓力大,常常加班熬夜,感到身體勞累,會導致腎虛?老年人容易生病、抵抗力差,也是身體“虛”的表現?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我們更加重視“活著”的質量。比起以往對身體的不管不問,更多人一有些風吹草動,就變得神經質起來,似乎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虛”的地方。秋冬來了,於是便自動自覺開啟“進補模式”。不過,在此之前,請搞清楚:你真的虛了嗎?
覺得累不一定是虛了
“很多現代人都會覺得自己有點虛。”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陳瑞芳說,“這幾年到醫院諮詢治未病的人越來越多。很明顯的表現是氣溫一降,我們醫院定製膏方的號就很難排得上,許多市民都有自覺養生的意識。” 的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很多人容易出現虛症。不過,陳瑞芳提醒,其中有很多人也並不是真正的“虛”。
例如,工作繁忙的人有時會覺得提不起勁、身體勞累、記性不好,甚至會覺得常常心情鬱悶。這種情況不一定是虛,很有可能是工作壓力大影響身體,透過適當休息、合理調節就有可能恢復暢快心情。另外,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外邪侵犯人體造成。例如溼氣重,也會覺得提不起勁、身體困重虛弱、四肢乏力;上火了,也可能會表現出一些身體虛弱的症狀;氣鬱了會導致心情煩悶、鬱鬱寡歡、提不起勁。因此,身心勞累並不一定意味著身體“虛”了,需要辨證看待。不過,如果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身體某些方面的虛,進而形成虛的體質。
過勞、久病不治、飲食不節等生活習慣易招致體虛
在中醫基礎理論八綱辨證中,虛證與實證是相對的。實證則是外邪過盛所導致的症候,而虛證更多是身體內部功能的不足,或者說是“正氣不足”所表現的症候。陳瑞芳說,正氣不足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先天因素,一個是後天因素。先天不足,是指父母體虛,勉強受孕導致胎氣不足,或者胎中失養、孕育遲緩等原因造成的。先天稟賦不足,多數表現為腎氣虛弱,導致後天有容易患病、久病不愈等虛的表現。後天失養,則是由一系列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例如中醫有“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的說法,過度勞累雖然一開始未必會表現出虛的症狀,但煩勞過度久而久之會造成五臟六腑的虛弱。
現代人最常見的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飢飽失調、偏食嗜飲等習慣,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又如很多人出現小的毛病不去醫治、病程太久,長此以往,邪氣過盛會損耗正氣,加上失於調養,也容易釀成體虛。同樣地,錯誤的治療方式,也會延誤病情,導致損耗,從而致虛。
雖然體虛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但陳瑞芳表示,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先天不足、久病、術後和年長人群,年輕力壯的年輕人真正虛的其實並不多,多為外邪侵犯或輕微的虛證,只要正確調養,身體即可以恢復健康平衡。
很多“虛”始於氣虛
很多人會將“虛”掛在口邊,但究竟是哪裡虛了,你知道嗎?陳瑞芳表示,中醫辨證虛的主要表現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及五臟六腑的虛弱。我們身體的虛,基本離不開這些範疇。雖然每一種虛有對應的症狀和表現,但通常一個人的虛並不僅是一方面的虛,例如有的人氣血兩虛、陰血虧虛等,因此,需要到專業的中醫門診進行體質辨別。只有清楚自身的體質,才能正確對證養生。若失於調養,會進一步加重體虛的症狀。
氣虛在普通人群中最為常見。氣虛有先天的原因,而勞累、久病、生活不規律等也有可能導致氣虛,許多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氣虛的表現。陳瑞芳指出,氣是身體功能運作的基礎,中醫有謂“百病皆生於氣”。無論是血虛、陽虛還是五臟六腑虛,一開始通常都會有氣虛的表現。例如中醫有言“氣能行血”,很少血虛(突然的大出血等原因除外)沒有氣虛的表現。又如某個臟腑的氣機執行不暢,就會出現功能不足,從而導致脾虛、腎虛等虛證。因此,氣虛常常是身體出現虛弱的預警訊號,提醒你應該開始注重養生調養了。
治虛補藥哪家強?
專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 陳瑞芳
專家說:還得辨證疾病再下藥
貝母、天麻、高麗參、冬蟲夏草、鹿茸……秋冬進補剛拉開序幕,各種名貴中藥材便輪番上陣,成為最時髦貼心的贈禮佳品。不過,專家提醒,秋冬補品不是“越強越好”。進補首先要根據各人的體質不同,辨證具體的虛證,再對症下藥;其次,根據虛的程度不同,要選擇合適的補品。對於身體不是太虛弱的人,其實只需要日常中適當增加普通的對症藥膳即可,沒有必要大補特補。補過頭,就適得其反了。
黨參、北芪、淮山、蓮子
氣虛
【典型表現】面色晄白、萎黃,少氣乏力、低聲氣怯、少言懶行,動輒出汗、容易等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陳瑞芳說,包括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氣虛是指元氣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和症候,表現為腎脾肺三大臟腑的症狀。氣虛在人群中十分常見,先天不足、年老虛弱、久病不愈、大病過後等人,通常都伴有氣虛的症狀。現代人工作生活過度疲勞、經常熬夜、生活節奏紊亂等,也常常會有氣虛的表現。
對於普遍的氣虛人群,在日常的飲食中可適當用補氣類的藥物做藥膳,如黨參、太子參、北芪(黃芪)、南芪(五指毛桃)、淮山、蓮子等。
血虛
紅棗、枸杞、首烏、阿膠
【典型表現】臉色萎黃、蒼白,爪甲蒼白,心慌心悸、目眩,多夢、面板乾燥,女性月經量少等
血虛多是因為慢性消耗造成的。陳瑞芳說,過度勞累、久病、大病除了耗氣之外,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血虛。中醫有言“氣為血之帥”、“氣能行血”,氣的不足,久而久之也會導致血虛。飲食不節、營養不良等原因會損傷脾胃,而中醫認為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關鍵,脾胃的損傷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造成氣血兩虛。另外,因為外傷失血、女性月經過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血虛。
血虛者可以多用紅棗、枸杞等藥膳,適當進補首烏、阿膠等藥物,也有一定的養血作用。
黨參、淮山、雲苓、蓮子
脾虛
【典型表現】、容易、納呆,舌淡有齒印、沒胃口,全身乏力、四肢沉重,大便稀溏
嶺南地區溼氣重,容易犯脾胃,影響脾胃的蘊化功能;飲食不節、勞逸失調、情志不暢等原因,也會損傷脾氣,造成脾胃功能衰退,導致脾虛。
脾虛者可以多食黨參、淮山、雲苓、蓮子、扁豆、大棗等食物。其中,黨參、淮山、蓮子等兼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同樣適合氣虛人群。
肺氣虛
北芪、百合、人參、杏仁
【典型表現】聲音低下、咳嗽及喘,吐痰無力、少氣不足
本身有肺部相關疾病的人,肺功能不足,容易表現為肺氣虛。加上秋冬天氣乾燥,容易犯肺,導致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
肺氣虛者可以多食用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如北芪、百合、人參、杏仁、雪梨等。
心虛
人參、北芪、 熟地、當歸
【典型表現】心悸心痛、少氣乏力、氣短、喘不過氣,面色白、脈細弱、手足冷、畏寒,易驚、失眠、健忘等
心的虛弱容易表現出氣虛和血虛的症狀。心氣虛多因為稟賦不足、年邁體衰、思慮過度、勞倦傷氣造成;而心血虛常因久病體衰、脾運不健或失血過多造成。
心氣虛可用人參、北芪、肉桂等;心血虛適用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等補血安神藥物。
沙參、麥冬、銀耳、百合
陰虛
【典型表現】低熱或潮熱、兩顴紅、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舌質瘦或舌面有裂紋、舌無苔或少苔,盜汗、脈細數
陰虛是體內陰液不足,多因為久病損耗陰液、服過多溫燥之品、房事不節等原因造成的。另外,陳瑞芳說,嶺南人陰虛體質的不佔少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熬夜等原因損耗陰液導致上火,如果不加以治療,久而久之就會消耗陰液,形成陰虛體質。
陰虛者可多用滋陰類藥膳,如沙參、麥冬、銀耳、百合等。陰虛火旺的人群,應當少吃煎炸、辛辣、燒烤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上火了可以適當用甘蔗、金銀花、菊花等清熱。
陽虛
羊肉、生薑、韭菜、肉桂
【典型表現】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而胖或有齒痕,小便清長、大便溏稀、完谷不化、脈沉無力、腰膝痠軟
陽虛是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表現,先天陽氣不足是一大原因。另外,久病不愈、營養不全、長期勞累損耗過大、生活不規律、性生活過於頻繁等,都可能造成陽虛。陳瑞芳說,秋冬外界陽氣日漸減退,陽虛者更需進補。
在食療方面,可多用羊肉、生薑、韭菜、肉桂等溫陽食物;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等都是較強的補陽中藥材,可根據體質需求選擇。
腎虛
桑葚子、羊肉、核桃、淮山
【典型表現】煩熱盜汗、頭暈;腰膝痠軟、不孕不育,小便清長
隨著工作生活壓力增大,當出現一些典型症狀時,很多年輕人往往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腎虛了。陳瑞芳說,腎虛多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一般45歲以前,若非因為房事過度,腎虛的人並不多,上述症狀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血虛也會導致頭髮掉落,陰虛可能造成煩熱盜汗等,最好到中醫科辨識體質後再進補。
冬季對應的臟腑是腎臟,補腎也是當下養生的主題。如桑葚子、羊肉、核桃、淮山等都是補腎的常用食療;而如肉蓯蓉、巴戟、杜仲、附子等補腎藥材因為味道不好,常用於泡酒。
肝血虛
當歸、枸杞、首烏、熟地
【典型表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女性月經不調、容易抽筋,面舌色淡、虛煩多夢
虛在肝臟的表現多為肝血虛,又稱肝血不足。陳瑞芳說,肝有藏血的功能,功能不足即可引起肝血虛。肝主情志,壓力大、氣鬱、心情不暢等都會影響肝的功能。常用的養肝食療有當歸、枸杞、首烏、熟地等。
Tips
秋冬進補3原則
1.分辨體質再進補
進補之前,要先辨明各人體質,根據需要進補。切忌囫圇吞棗,錯誤進補不但不利養生,還有可能因用藥不當加重病情。
2.補品不是越貴越好
不同人的體質、病情不同,所需要的對症補藥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進補藥材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名貴越好。最好做體質辨識之後,再諮詢專業醫生選擇合適的進補方式。
3.出現上火要及時剎車
對於身體不太虛的人,頻繁進補或者選擇太過滋補的藥膳,容易出現上火等症狀。此時,最好減量或停止進補,調整出更適合自己的進補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