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7個改變降低過早死風險

avatar 風芹子
2.8萬 熱度 A+ A-
1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釋出的《2014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現狀報告》指出,每年有超過300萬中國人在70歲前死於、肺病、、和等非傳染性疾病,WHO將此

1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釋出的《2014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現狀報告》指出,每年有超過300萬中國人在70歲前死於、肺病、、和等非傳染性疾病,WHO將此類死亡定義為“過早”死亡。在2012年全球3800萬名死於非傳染病的患者中,有42%的人屬於過早死亡,其實他們本可以避免這種不幸。

與“過早死”相比,大家對“過勞死”可能相對更熟悉。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周迎春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不時就會聽說“某某突然患上癌症”、“某某英年早逝”,其實“過早死”時時刻刻埋伏在我們身邊。以癌症為例,最近幾年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如、、、肝癌、等,年齡最小的患者甚至只有七八歲。糖尿病和也同樣如此,糖尿病的發病期本應該在40歲以後,但臨床上的年輕患者卻越來越多。還有不斷傳來的年輕人的新聞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吸菸、運動不足、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是早亡風險。WHO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很多關鍵性風險因素都高得令人擔憂:超半數男性吸菸,超過4/5的青少年沒有進行足夠的體育活動,約1/5的成年人有高血壓。空氣汙染也是早亡風險之一,除了與等呼吸道疾病有關外,還與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癌症等存在聯絡。中華醫學會會長陳竺在《柳葉刀》雜誌發表的評論稱,空氣汙染每年致使35~50萬中國人早亡。

面對“過早死”的威脅,WHO駐華代表施賀德稱:“只要改變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菸、酗酒、飲食不健康及運動不足等,就可以有效避免。”

 1.每天快走半小時。久坐是健康的大敵。英國麥克米蘭癌症援助中心釋出的報告顯示,缺乏運動會使人的壽命減少3~5年,癌症、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升高25%~50%,而每天只需走路20分鐘,每年就能幫助3.7萬人遠離慢病導致的過早死亡。走路適合大多數人,每次20~30分鐘,每週2~3次。最好稍微加快速度,配合手臂擺動,拍打肩﹑胸﹑腹﹑腰等部位,有舒筋活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的效果。周迎春建議,還可以一邊走一邊逆時針揉腹部,藥王孫思邈就堅持“食後即以熱手摩腹”,認為“能除百病”。

2.多吃果蔬少吃肉。WHO報告指出,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的上升趨勢可減少早亡風險,這主要與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有關。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50歲左右的中年人,每日攝取的熱量有20%來自動物蛋白(主要是肉類或乳製品),其死於癌症或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4倍,在接下來的18年裡死亡的風險增加近2倍,而植物性蛋白(如豆製品等)攝入較多的中年人不存在早亡風險。果蔬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可延緩酒精、菸草、肥胖帶來的危害。歐洲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果蔬攝入量超過569克的人,比攝入量少於249克的人早亡風險降低10%,壽命延長1年多;假如日均再多吃200克果蔬,早亡風險再降6%。經常喝酒吸菸的人,每日食用560克以上果蔬,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降低15%。

3.警惕盤中隱形鹽。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高鹽飲食導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約為160萬。WHO建議,各國要透過政府幹預,把高血壓患者減少25%,平均食鹽攝入量減少30%。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是6克,但飲食中的隱形鹽也要引起注意,比如一瓶醬油的含鹽量最低也在15%以上;每100克味精中含鹽量為20.7克;漢堡、薯條、泡麵、罐頭、醃製食品也是藏鹽大戶;乳酪、麵包、餅乾等發酵前需要抹上一層鹽,也要少吃。

4.飲酒不超過一杯。早在2006年,WHO就將中國列為酒精“重災區”,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高於吸菸。研究發現,有60種疾病是酗酒造成的,其中包括引起早亡的、肝癌等。馬上要到春節了,周迎春建議大家在聚餐時,能不喝酒就不喝,提前想好“拒酒詞”,即使喝也最好不要超過一杯,更不要空腹喝或“一口悶”。

5.隨時戒菸都受益。吸菸的危害人盡皆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顯示,12歲前就吸菸的人,55歲前死亡的風險比普通人高86%。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吸菸會讓人早死10年,但如果40歲前能戒菸,可減少90%的早亡風險;30歲前戒菸,早亡風險可進一步減少97%。周迎春表示,不管什麼年齡戒菸,都能降低早亡風險。因此,不要拿“歲數大了戒不掉”、“抽了一輩子煙無所謂”等做藉口。

 6.每口飯嚼20次。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研究發現,胃口不好的老人易早亡。周迎春指出,中醫有“人以胃氣為本,以及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胃不僅是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還參與調節幾乎全身所有器官的活動。建議中老年人吃飯要定時定量,少吃多餐,細嚼慢嚥,每口咀嚼不低於20次,以減輕腸胃負擔。平時多按摩足三里穴(位於外膝蓋下面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也能提高脾胃功能。

7.心情開朗多交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李建明教授告訴記者,早亡與人的性格、情緒等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美國研究發現,總是壓抑情緒的人,早亡風險高出1/3,他們往往會出現酗酒、抽菸、愛吃垃圾食品等表現,最終死於心臟病或癌症。完美主義也很傷身。多項研究表明,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過高,遇到問題愛自己扛,易導致睡眠質量差、情緒消極,增加消化系統、心血管、內分泌等疾病風險。需要注意的是,過於樂觀也是早亡風險之一。他們往往會忽視身心存在的問題,認為自己“什麼病都不會生”,因此治療不及時。比如,日本一項研究發現,越是性格樂觀的人,減肥成果越小。李建明建議,天生樂觀原本是優勢,但一定要多留意身體發出的疾病訊號,及時就醫。

 

釋出於 2021-02-1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