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一人稱敏感
美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斯曼認為,人們在說謊時會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稱。
比如,和朋友的約會遲到,在以堵車為藉口時,第一反應是“路上堵車了”,而不是“我路的堵車了”或“我剛剛被堵在路上了”。
排斥重複提問
反覆詢問說謊者同樣的問題,會有一種感覺被懷疑感,因此可能會惱羞成怒地拒絕回答,並表示已經多次說過,希望藉此轉移注意力矇混過關。
當然,也有可能覺得被洞穿,而選擇坦白。
眼睛飄忽
在說謊時眼睛上下翻轉是很容易假裝的,所以以眼睛上下翻轉作為依據並不可取。
但是,在編織謊言時,說謊者一般不會與人對視,一來可能干擾思考,二來容易被發現真實情緒。
在述說謊言過程中,或者述說完成,說謊者會堅定地對視。這時的效果在於,觀察對方是否相信。
說謊者從不忘記
一般來說,說謊者會記住自己近段時間所描述謊言的所有細節。
一是因為,說謊細節本身是仔細思考過的,因此記憶更為深刻;二則因為,要時刻擔心被揭穿,所以記住是為了防止自己戳破自己的謊言。
真實表情出現極短
一般來說,人的表情雖然很多變而微妙,但是正常情況下至少都會有幾秒鐘的停留。
但是在說謊是,往往真實表情閃瞬即逝,然後根據謊言做出相應表情。
所以,如果是全程仔細觀察說謊者的表情,會發現有說謊者表情有時會有些“突兀”。
聲音突然提高
在說到某個細節時,會突然提高自己的音量,甚至聲情並茂。
目的在於吸引注意力,希望對方關注,從而更容易取信,反而對與謊言中穿插的一些真實情況會比較平淡描述,防止被過度關注。
面部笑容不協調
據生理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真正開心時,是放鬆狀態,因此微笑時臉部肌肉是均勻的。
而說謊時因為要注意對方的反應,所以面部表情並不協調,特別是眼神,一直是在觀察對方的。
肢體動作
說謊時,謊言是經過考慮合理性之後表達出來的,因此有條理而簡短,為了增加真實性,往往會用肢體行為增加可信度。
在說謊者緊張時,有的人會不自覺抹鼻子,或者手不自覺的緊握,玩弄衣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