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就裡
三歲以前的孩子,對時間、空間、數量、人物關係等概念模糊。
6歲之前,孩子的思維特點具有:泛靈論(任何事物都有生命);自我中心(只理解第一視角);整體部分關係不明;思維不可逆(事物變化位置形狀等即成為兩種事物)。
因此,經常出現說了“假話”而不自知的情況。
模仿大人
小孩子對於事物“好壞”的界限區分不明,而且具有極強的模仿行為。
因此,看到父母、周圍大人、電視鏡頭上面的行為,會不自覺學習,其中自然也包括撒謊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謹言慎行,做好榜樣作用,同時注意成長環境的健康性!
逃避懲罰
多數情況下,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失利的懲罰,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無意中惹了禍等情況,怕家長責罰,所以“趨利避害”的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
獲得成就
這個階段正好是孩子想象力最為豐富的時期,在描述事情的時候,經常把自己想象中的一些場景、人物,加入進事實之中,並且堅持自己表述的真實度。
其實這種情況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無非是為了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在長輩面前期望獲得表揚。
表示對抗
孩子在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時也常常用到“說慌”的舉動,極具情緒化。
因為他們無法宣洩,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其實是口是心非。
比如吃東西時,問他吃不吃,及時已經餓了,但是也會說“不吃”“不餓”;出門遊玩,由於不同意去他想去的地方,因此說“肚子不舒服”“不想出門”如此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