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特約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劉紹貴
編者的話:抗病毒口服液、六味地黃丸、牛黃解毒片……它們有共同的名稱———中成藥。與中藥湯劑相比,成藥服用起來更方便,受到大家青睞。6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釋出了最新一期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提示大家關注含西藥的中成藥的安全問題。這提醒我們,用錯中成藥也很危險。
三類藥容易誤用
中成藥是中藥系列中的一大類藥品,目前市面有售的多達三四千種。從、咳嗽,到多種面板病、消化道疾病、心腦血管和內分泌疾病在內的常見病都可選擇中成藥治療。
大家常用的中成藥多是非處方藥,如抗病毒口服液、藿香正氣口服液等,效果明確且較為安全。不少人缺乏相應的中醫藥知識,以下幾種熟知的常見藥最容易用錯。
感冒藥。許多人家中常備有板藍根沖劑、感冒清熱顆粒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只要出現感冒症狀,在未分清風寒風熱的情況下就服用,容易出錯。因為板藍根沖劑主要用於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重、出汗不多、、咽喉腫痛、咳黃痰等;感冒清熱顆粒主要用於風寒感冒,表現為發熱輕、怕冷、流清鼻涕等。如果選錯,不僅不能緩解症狀,還可能加重病情。
六味地黃丸。該藥主要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盜汗等症。有人將其作為“保健品”,在未經中醫辨證分清虛實的情況下長期服用,容易出現問題。另外要注意,該藥不宜在感冒時服用,以免影響康復。胖人和怕冷的腎陽虛者也不宜服用,否則可能加重病情。脾胃不好者長期吃六味地黃丸還可能影響消化功能。
清火藥。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自己買點牛黃解毒片等清火藥吃就行。其實,這類藥只適合用於因實火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頭暈目赤和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情況,陰虛火旺所致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不宜用。此外,這類藥含有雄黃,長期、大量服時可能造成體內砷蓄積,傷害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配西藥當心過量
為了讓中成藥安全發揮作用,大家應注意避免以下三個誤區。
誤區一:中成藥沒有副作用。中成藥由多種中藥組方而成,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有些成藥中也配有一些具有毒性的藥。例如艾葉有小毒,只有過量時才可能出現毒副作用;硃砂、蒼耳子有毒,治療量和中毒量較為接近,應注意用法。因此,中成藥也可能有毒副作用。在中醫指導下服用,一般較為安全,但不可隨意加大用量、延長療程。
誤區二:中成藥可自行用來保健。逍遙丸可以疏肝解鬱、調暢情志,六味地黃丸適合肝腎陰虛患者,但並非人人適宜,不建議自行長期服用。藥品和保健品不同,需要根據醫囑,依據病情和個人身體情況選用,否則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誤區三:和西藥一起用效果更好。此次CFDA的不良反應通報中,提醒大家感冒清片(膠囊)和腦絡通膠囊等中成藥含有西藥成分,一旦同時和含有相同成分的西藥服用,可能造成過量,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這類藥即中西藥複方製劑,整合了起效較快的西藥和具有整體調節優勢的中藥的作用,以治療感冒咳嗽及的最多,常用的約80餘種,如維C銀翹片;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約20餘種,如複方陳香胃片;還有用於的珍菊降壓片,用於的消渴丸,以及用於骨傷、五官、兒科、婦科、面板科與神經科疾病的藥物。以維C銀翹片為例,它除了含金銀花、連翹等中藥外,還有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抗過敏藥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等西藥成分,可能引起皮疹、睏倦、口渴等症狀。建議肝腎功能不全者,駕駛員和需要進行高空工作、操作精密器械者慎用。同時,該藥應避免和其他複方感冒西藥、止痛退燒藥等同時服用。
看清成分更安全
此次CFDA的不良反應通報中,建議在使用含西藥的中成藥時注意以下幾點。
仔細閱讀說明書: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充分了解中西藥複方製劑及其組分的用藥風險。如果不能分清哪些是西藥成分,可諮詢藥師。
避免藥物過量:與含有相同西藥或中藥成分的藥品聯合使用時,應計算各藥品中相同組分的用量,以避免藥物過量。
注意毒性協同作用:與功效類似的藥品聯合使用時,應注意毒性累加作用導致的用藥風險。
這些內容在使用其他中成藥時同樣重要。此外,不能明確病情和患有慢者,建議服中成藥前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