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慢性膽囊炎我們都不會感覺到陌生吧,這種疾病的症狀和體徵是很多的,很多的人都會表現出討厭肉食的表現,在生活中我們要多加註意,引起重視才行,只要我們多加註意引起重視的話,慢性膽囊炎的疾病才會消失,看看慢性膽囊炎的症狀體徵是什麼吧。
一、症狀:
慢性膽囊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和性別與急性膽囊炎患者相似。臨床表現在不同患者則可有甚大差別,且與實際的病理變化也常不一致,有時患者可毫無症狀,而死後屍體解剖則發現膽囊有明顯的慢性病變;有時患者有劇烈的膽絞痛病史,但手術時發現膽囊病變卻並不嚴重。
患者症狀可以明顯地從急性膽囊炎第1次發作後即不斷出現,也可以發病隱晦、症狀輕微,直至診斷確定後才注意有症狀存在。它可以有不定期的反覆發作,在急性發作時臨床症狀同急性膽囊炎;不發作時則臨床病象模糊不清,類似慢性“胃病”;也可以始終沒有急性發作而僅表現為經常的上腹部隱痛不適和消化不良,有時則可以全無症狀。症狀之所以有差別主要是因膽囊炎症程度不同,時有或無膽囊結石,引起的反射性括約肌痙攣的程度亦各異,故膽囊之功能狀態亦隨之而有不同之故。
患者通常有氣脹、噯氣以及厭食油膩現象,飽食以後常感上腹部不適,且不像十二指腸潰瘍在食後可減輕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處隱痛,在站立、運動或冷水浴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隱痛不適,患者很少運動,體重常有所減輕。一旦因結石嵌頓而有急性發作時,右上腹將有經常的鈍痛,並有陣發性加劇,且80%的患者可有噁心嘔吐(但噁心嘔吐在平時則屬少見)。
25%伴有膽囊結石的患者在發作時還有輕度黃疸,而如結石進入膽總管,黃疸之發生率可高達60%。故在劇烈的膽絞痛後出現深黃疸者,大多表示膽總管內有結石阻塞。但有時也可能雖有結石存在而無疼痛或黃疸出現。此外,慢性膽囊炎患者還可以有兩種特殊表現:
①風溼性的關節痛,特別在頸、背及其他關節,據說是一種特殊的慢性中毒現象;
②心臟症狀,如心前區痛、心悸、氣促等,有時極似心絞痛。這兩種特殊表現在膽囊切除後均可獲得好轉或痊癒,因此這種情況非但不是手術的禁忌,且屬手術之適應證。
二、體徵:
體檢除右上腹有輕度觸痛外,一般無其他陽性症狀。少數患者因膽囊管阻塞而膽囊腫大者,偶爾可在右上腹部捫到圓形腫塊。有的還可發現患者略有面板和鞏膜輕度黃染,提示病變是在膽道系統。更有少數病例在第8~10胸椎右旁有壓痛,或在右頸胸鎖乳突肌兩下腳之間有壓痛,後者尤其有診斷意義。
三、診斷標準:
慢性膽囊炎患者一般診斷並不困難,因多數患者有右上腹部一次或多次的絞痛病史和消化不良症狀。但有時症狀不典型者,可與慢性闌尾炎、慢性潰瘍病、慢性胃炎、結腸癌、慢性胰腺炎及腎盂腎炎等症混淆。正確的診斷有賴於:
①膽囊部X線平片攝影;
②膽囊造影;
③B超或CT、MRI等。
對於慢性膽囊炎的症狀體徵我們都清楚了吧,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健康,找到合理的治療方法,這樣慢性膽囊炎才會消失,在生活中要多加註意,引起重視才行,在飲食上儘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祝大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