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鑑別大家瞭解了麼?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這些診斷吧!
醫生是如何做出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呢?首先是患者有腹瀉或粘液血便的病史,體格檢查往往並無特徵性體徵。化驗檢查糞潛血、血沉、C反應蛋白常有異常;多數患者血常規有貧血,若白細胞計數升高,則提示存在繼發感染。
由於潰結是粘膜層即腸壁表面的病變,因此腸鏡檢查很重要,很多患者恐懼軟管經肛門插入,其實並不是想象中那麼難受,如果做麻醉內鏡無痛內鏡患者只要小睡一覺就可以完成全大腸的檢查。複查時,如果已明確病變位於左半結腸或直腸、乙狀結腸病,複查時並不需要全結腸檢查,因此經肛門插入腸鏡檢查該處病變一般並不會引起不適。
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腹瀉、腹痛、直腸出血,所以醫生要依靠各種不同的醫學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疾病。粘膜染色和放大內鏡能更清楚顯示腸壁粘膜表現的變化,因此在診斷時醫生會建議病人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或在內鏡檢查時進行病理活檢,這些對鑑別診斷和治療後隨訪觀察都很有意義。
由於許多疾病均可在腸道引起潰瘍性病變,內鏡檢查雖然發現了病變,但是什麼性質的病變,需要看樣的治療,往往給他/她做檢查的內鏡醫生會在腸鏡檢查時夾住少量粘膜組織送病理化驗,即病理活檢。這樣有助於區分潰瘍性結腸炎與其他原因所致的結腸炎,還可評估癌變潛能,對確定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看了上面的介紹,希望大家可以更加了解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