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天生就有吸吮的慾望
小嬰兒呱呱墜地之後,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答案是:「吸吮。」從在媽咪肚子里約28周開始,寶寶就有一種被稱為「吸吮反射」的現象,只要把東西放進寶寶的嘴裡,他們就會出現吸吮的動作,這是一種生存必須的本能反應,讓寶寶在出生後能夠順利地吸吮母乳。
因此,有些爸比媽咪在胎兒攝影的照片中會驚訝地看見,胎兒正在吸吮自己的手,可能是由於手的動作剛好碰觸到嘴巴所造成。這種反射動作會一直持續到寶寶出生約4個月大左右。
藉由吃手滿足口欲的需求
除了吸吮反射之外,跟據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顯示,寶寶在0〜1歲時正處於「口腔期」,這時他們主要靠吸吮、吞嚥等活動刺激來得到本能性的快感。
因此,爸比媽咪多半會在寶寶2〜3個月大時發現他們開始不停地吃手,這是由於更早之前,他們只會雙手握拳、胡亂揮舞,還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手指放入嘴巴中,因此吃不到自己的手。
到了2〜3個月大,隨著大腦的發展,寶寶逐漸學會盯著自己的手看,以及吮吸自己的手指。一開始他們只會把整個手放進嘴裡,接著會只吸吮2、3根手指,最後發展到靈巧地吸吮1根手指。
這樣的動作對他們而言,除了是一種學習和玩耍,也是一種獲得安全感的途徑。寶寶除了吃手之外,也可能咬自己的衣服、棉被、玩具…等周遭任何可以取得的物品。
吃手的3大缺點
吃手雖然能夠滿足寶寶的口欲,但一般仍不建議任由寶寶習慣性地吃手,因為可能造成以下幾個問題:
1.手指成天到處亂摸,再放進嘴裡,很可能病從口入,尤其腸病毒在臺灣十分流行,從衛生安全的觀點來看,還是以其他方式來替代吃手較佳。
2.長期吃手所引起的溼疹難以治療,即使擦了藥,寶寶還是會不斷地吃,時間拉得越長,溼疹也就越嚴重;此外,長期浸泡在口水中的手指,受到牙齒壓迫,也容易形成脫皮、腫脹、感染、甚至變形,因此,最好一開始就別讓寶寶養成這種壞習慣。
3.手指長時間放在嘴裡,也有可能影響牙齒髮育,容易造成齒列不整或閉合不良等問題。
既然吃手有這麼多缺點,有哪些適當的替代方式能夠滿足寶寶口欲期的吃手慾望呢?
親喂、擁抱帶給孩子安全感
其實吸吮的動作不只能帶給寶寶快感,更是他們尋求安全感最大的來源,畢竟寶寶在出生前原本是在媽咪的子宮裡被環繞、包覆著,突然來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當然會缺乏安全感,因此就會出現以吃手來安撫自己、獲得安全感的現象。
而讓寶寶吸吮媽咪的乳房,同樣能達到滿足寶寶的口欲、使寶寶獲得安全感的效果,因此臨床上經常會發現,親喂母奶的寶寶即使肚子不餓也會想要湊到媽咪身上,藉由吸吮乳房以獲得安撫,同時也比較少出現吃手指的現象與吸安撫奶嘴的需求。
除此之外,擁抱也是一種重要的安全感來源,因此,目前講求「母嬰親善」的醫院,會在寶寶一出生時就直接把他放在媽咪的身上,讓媽咪環抱著他,使他能感受媽咪的體溫,並藉由吸吮母乳來滿足口欲。
小嬰兒剛出生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唯一聽過的就是胎兒時期所聽到的媽咪的聲音,如果出生後能夠常常被媽咪抱在懷裡,被熟悉的味道、聲音所環繞,就能獲得安全感。
這樣的安全感累積到一個程度,大約4、5個月大時,寶寶就能逐漸脫離媽咪、勇敢地探索這個世界。
相對地,這段時間裡完全無法獲得擁抱的孩子,雖然仍然能夠生存,但是因為害怕、緊張,就會使他們自己尋求其他方式來滿足安全感,如:吸拇指、吃安撫奶嘴…等,要是連這些需求都被剝奪,很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
不能擁抱時,至少出聲安撫寶寶
有些長輩會認為:「小孩子不能常常抱,否則抱習慣了,他就會喜歡一直讓人抱著。」至少在孩子4、5個月之前,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當然,並不是寶寶一哭就一定要抱起來,但至少也要出聲安撫寶寶、給予響應,如:「寶貝你怎麼啦?媽咪在這裡,你怎麼哭哭了呢?」如果寶寶仍然哭泣,可以過去拍拍他,讓他知道媽咪就在身邊,自己是安全的。
替代性的安撫利器:奶嘴
如果能透過擁抱或讓寶寶吸吮乳房等自然的方式來達到安撫作用,寶寶其實不一定需要奶嘴。
然而,若媽咪因為工作等因素無法完全滿足孩子的需要,或是觀察到孩子有吐舌頭、吃手、咬棉被…等自我尋求安撫的現象,就可以考慮提供奶嘴來滿足孩子,一方面是因為奶嘴可以替換、清潔消毒,若妥善使用會比吃手來得衛生。
另一方面,兒童心理學研究也顯示,1歲之前的寶寶如果口欲期無法被滿足,將來很可能影響他是否能成長為性格較為正向、有自信而勇敢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寶寶多大可以用安撫奶嘴
奶嘴是新生兒階段即可使用的安撫利器,但若是親喂母奶的寶寶,由於擔心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一般約4〜6周時才建議開始使用安撫奶嘴,不過所謂的「使用安撫奶嘴」,並不是一定要讓寶寶吃奶嘴的意思,而是有必要時才提供。
有研究顯示,吸安撫奶嘴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的機會,嘴巴有吸吮的動作比較不會因為睡得太熟而忘記呼吸,但也有報告指出,6個月大後仍然使用安撫奶嘴的寶寶,罹患中耳炎的機率高出1/3,細菌容易因壓力作用而從耳咽管進入耳朵內部,因此,建議10個月大前儘量讓寶寶告別奶嘴,最遲2〜3歲前應該避免使用奶嘴。
此外,一次也別讓寶寶吃太久或吸太用力,每次不超過30分鐘,否則容易導致暴牙等問題;白天和半夜儘量不吃,睡前可作為安撫,待寶寶睡著後再偷偷拿掉,若寶寶白天想吃,儘量以其他方式轉移其注意力。
給不給奶嘴,視寶寶的需求而定
家長對於奶嘴的態度一般分為兩個極端,一種家長覺得應該儘量滿足孩子對奶嘴的需求,因此常以別針將奶嘴別在寶寶身上,彷彿奶嘴是他們的「必需品」,儘量讓寶寶可以隨時取得。
甚至認為小孩就是應該吃飽睡、睡醒吃,因此即使寶寶並不特別需要奶嘴,只要醒著、稍微有些躁動的表現出現,爸比媽咪就把奶嘴硬塞進寶寶嘴裡哄他入睡,這些都是相當不恰當的做法,除了大量增加寶寶吸吮安撫奶嘴的機會,也減少許多讓他們探索環境、與爸比媽咪互動相處的機會。
而另一種家長則聚焦於奶嘴可能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如:造成乳頭混淆、牙齒咬合不正常、蛀牙…等情形,而視奶嘴為毒蛇猛獸,不願提供寶寶奶嘴。
其實,只要不過度使用,把奶嘴當作純粹的「安撫物」而非必需品,平時裝進盒子裡收起來,當寶寶真的有需要時視情況提供15〜30分鐘,當他平靜下來或被轉移注意力後就再次收起來,睡眠時也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太久,這麼一來除了能避免上述問題,亦能減少奶嘴被汙染、使寶寶感染念珠菌等情況。
給不給奶嘴不應該是由父母來決斷,而應視寶寶的需要而定!
如何挑選適合寶寶的奶嘴
市面上的安撫奶嘴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型態,主要可依材質與形狀來做區別,爸比媽咪可以視寶寶的需求來做選擇。
1.材質―乳膠vs.矽膠
市面上的奶嘴材質大致可分為乳膠與矽膠兩種。乳膠材質的奶嘴是由天然橡膠製成,質地較為柔軟,且富有彈性及韌性,寶寶吸起來較有媽咪乳頭的觸感。
不過,橡膠的味道可能會讓部分寶寶無法接受,且乳膠不耐高溫,容易因溫度過高而變質,進行消毒動作時得特別留意溫度的變化。
而矽膠奶嘴則是由石化原料製成,顏色透明,無特殊氣味,且耐熱度較高,可直接放入消毒鍋進行消毒。但缺點是質地較硬,不像乳膠奶嘴有媽咪乳頭的觸感,且容易被寶寶咬裂。
2.形狀―圓形vs.橢圓形
被廣泛使用的圓形奶嘴,其優點是讓寶寶容易吸吮,但卻也很容易使空氣進入,進而讓寶寶吸到空氣而產生胃脹氣的情形。
而橢圓形奶嘴比圓形奶嘴更接近吸吮媽咪乳頭的感覺,也不易讓空氣進入,但缺點是較難吸吮,適合吸吮能力較強的寶寶。
以安全性為主要考察
在此要提醒爸比媽咪,在選擇安撫奶嘴時不要因為覺得造型可愛而購買,應該選擇相對安全的產品。
一開始可以選擇材質較軟、一體成型的奶嘴,相對較為安全;帶有硬殼的奶嘴容易在側睡時壓住臉鼻,同時附著口水沾附於寶寶臉上,易造成溼疹;此外,3、4個月大之後,寶寶可能會有咬奶嘴的情形:材質過硬的奶嘴也容易影響寶寶牙齒的發展。
爸比媽咪可先選擇適當的奶嘴,倘若寶寶有挑奶嘴的現象,再考慮更換其他型別的奶嘴試試看。
切勿將奶瓶上的奶嘴充當安撫奶嘴!
部分爸比媽咪可能因為一時方便或臨時忘了帶奶嘴,而直接拿奶瓶上的奶嘴來安撫寶寶,這是萬萬不可的選擇,因為奶瓶上的奶嘴有孔洞設計,寶寶吸吮時會不停將空氣吸進肚子裡,而造成脹氣的現象喔!
如何確保奶嘴的衛生、安全?
在戶外公共場所常見許多寶寶身上彆著奶嘴,奶嘴就在公共設施上碰來碰去,或是寶寶一整天將奶嘴含在嘴裡,一不小心掉出來,馬上又被撿起來繼續吃。
很多病菌都是這樣透過奶嘴或雙手進入孩子體內,如:腸病毒、輪狀病毒或流感病毒…等。以下對策可有效減少奶嘴的汙染情形:
1.多準備幾個奶嘴
建議一次準備6〜8個安撫奶嘴,外出時也至少用盒子盛裝2〜3個放在包包裡備用,如果奶嘴掉在地上或弄髒,就可以馬上換一個。
2.做好清潔、消毒的工作
奶嘴的清潔、消毒工作基本上和奶瓶一樣,可直接放入消毒鍋裡消毒;或將熱水燒滾後,再投入奶嘴煮約5分鐘。
如果是在戶外弄髒,又沒有備用的奶嘴,也至少要用熱水先燙洗過再讓寶寶吸吮,否則很容易造成念珠菌等病菌的感染。也因為奶嘴是個相對好清洗、好消毒的安撫物,比起拳頭、手指、棉被、玩偶來說,還是相對安全衛生的。
3.平時放置於保鮮盒內儲存
水煮消毒過的奶嘴,煮完之後要馬上夾起來,稍微甩一甩後放進保鮮盒裡晾乾,確定乾了以後再將盒蓋蓋好儲存;而以蒸氣消毒鍋消毒後,若蒸汽鍋本身沒有烘乾的功能,就要把鍋蓋開啟,讓蒸氣散出,儘量不要讓奶嘴繼續悶在裡面,否則亦可能二度孳生病菌。
此外,消毒器具的清潔也少不了,至少約2周〜1個月就要清潔一次。
寶寶奶嘴多久換一次
一般來說,矽膠類的日用品約3個月左右就應該汰換,倘若中途發現奶嘴表面有變色、沾黏、失去彈性…等狀況,表示已因消毒多次或使用頻率高而使材質產生劣變,應該馬上更換。
此外,若寶寶長牙後不慎將奶嘴咬破,即使只是一點點裂縫,也要立即更換,因為空氣會由此裂縫被寶寶吸進肚子裡而導致脹氣,這就和不能將奶瓶上的奶嘴充當成安撫奶嘴是同樣的道理。
而當寶寶有咬破奶嘴的情形出現時,爸比媽咪也要考慮是否應該開始減少吃奶嘴的時間,因為寶寶已對咀嚼產生興趣,可能是進入吃副食品的階段,可以用副食品(如牙餅、米餅等)來轉移寶寶對奶嘴的需求。
寶寶奶嘴怎麼戒掉
談到何時應該戒除奶嘴,其實不應該用「戒除」這兩個字,感覺似乎是一刀兩斷的意思,畢竟奶嘴曾是提供寶寶安全感的重要安撫物,因此,應該以更溫和的方式漸進式地讓寶寶和奶嘴說Bye-Bye。
1.6個月以上:以副食品轉移注意力
理論上,6個月以上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口欲的需求一般會降低,這是一個開始告別安撫奶嘴的好機會,爸比媽咪可以趁此時機利用多樣化的副食品新增或周遭其他有趣的事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藉此減少寶寶對安撫奶嘴的需求。
2.10個月以上:儘量減少提供奶嘴
約莫到了寶寶10個月大左右,爸比媽咪就應該儘可能地減少提供奶嘴給寶寶,因為再過不久,他們就會開始發展語言,倘若還是一直含著奶嘴,可能會影響學習,如:發音不清楚或是根本懶得說話。
此外,這時的寶寶可能也長出許多小牙齒了,若是一直含著奶嘴很可能引起蛀牙問題,特別是晚上含著奶嘴入眠的孩子,罹患奶瓶性齲齒的機會就會大為提升。
不過這時的寶寶當然還是會有安全感的需求,但已不再單純僅限於口腔的來源了,所以爸比媽咪可以提供別的替代品,如:手帕、枕頭套(比被子容易清洗)、小娃娃…等,讓寶寶不安時可拿在手上、聞著熟悉的味道,這樣的安撫物可能會一直陪伴著寶寶直到3、4歲進入同儕團體。
3.因特殊事件而自動戒除奶嘴
也有些孩子會因為某些事件而自動放棄對安撫奶嘴的依賴,例如:有段時間感冒、鼻塞,吸奶嘴時會感到很痛苦,因為這樣就突然不想吃奶嘴了;或者進入幼幼班,不想和其他同學不同、或因轉移注意力而漸漸減少使用。
即使在進入團體的階段,如果孩子還是想帶著奶嘴或安撫物到學校,媽咪也不用急著拒絕,你可能會發現,寶寶即使帶著到學校也不見得真的會使用,或許只是偶爾拿書包裡的東西時順便摸一摸它,在開始進行活動之後,注意力馬上就被分散,也不再去想奶嘴的事情了。
給寶寶足夠的適應期
一般而言,告別奶嘴的過程大概需要2~3個月的適應期,不過還是因人而異,爸比媽咪一定要付出十足的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成長的過渡期。
簡而言之,應儘量以適當的方式來替代、轉移寶寶對奶嘴的需求,而不應使用激烈的手段來剝奪孩子的需要,因為剝奪會引起失落感,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後遺症。
比方說,塗抹辣椒在奶嘴上就類似一種懲罰行為,孩子的需求非但沒被滿足,還要接受懲罰,除了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之外,更會使孩子感到困惑,影響他對這個世界的信賴感。
有時爸比媽咪不妨可以使用獎勵的方式,例如:不吃奶嘴的話就可以去公園玩…等方式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相信,即使脫離了奶嘴,這個世界還是同樣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