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心肌缺血後,你第一時間有去外科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嗎?我們都知道心肌缺血疾病對人體危害性很大,因此患上心肌缺血後,一定要及早科學治療。
心電圖是診斷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臨床檢測方法。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特徵性心電圖改變包括:T波高尖超急性期T波改變,ST段抬高或壓低,QRS波群改變以及T波倒置等。2009年專家共識對目前應用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標準進行重新審定,主要討論急性冠脈綜合徵早期ST段改變、缺血後T波改變和慢性期QRS波群改變。
一、ST段抬高與壓低的意義及重要性
在急性冠脈綜合徵早期,ST段改變是心肌損傷的表現由舒張期和收縮期損傷電流所致。2009年專家共識建議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ST段改變的診斷標準: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導聯ST段達到或超過正常上限。並依ST段改變分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應進行再灌注治療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與壓低的關係。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缺血/梗死區外膜面導聯如aVL導聯出現ST段段抬高,通常會在相對應背離導聯如Ⅲ導聯出現ST段壓低。但抬高和壓低的程度常不同兩個相對應鄰導聯到達缺血區的距離不同,且相對應的兩個導聯空間向量的夾角並不一定是180度;當傳到相應導聯電壓過低時或某些導聯如V3-V6導聯沒有與之背離導聯,可記錄不到相對應的發亮。
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引起的ST段改變可有多種不同表現ST段抬高、壓低,或者既有抬高又有壓低,抑或兩者都不出現,這主要取決於導聯電極位置導聯軸方向、缺血區的位置、到達體表的電壓水平及是否伴其他心電圖的ST-T改變影響左心室肥厚引起的ST-T改變、室內阻滯引起的繼發性ST-T改變、心包炎引起的ST-T改變等。
在診斷時就注意與非缺血引起的ST段抬高如心包炎、高鉀血癥、急性心肌炎、心臟腫痛、Osborn波、早期復極綜合症等或壓低如心室肥厚、心血管藥物、低鉀血癥等多種因素的鑑別。
《建議》推薦:應避免將具體導聯分為前壁導聯、下壁導聯及側壁導聯。應按正規導聯絡統命名劃分,分為Ⅰ、Ⅱ、Ⅲ、aVR、aVL、 aVL、 aVF及V1-V6導聯。可依ST段改變出現的相應導聯來判斷缺血/梗死部位,在缺血/梗死區定位時,仍推薦使用前壁、下壁等名詞。
二、解剖學相鄰導聯的概念
目前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梗死的ST段診斷標準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導聯ST段抬高超過正常上限,這裡相鄰導聯是批解剖學相鄰導聯即按解剖學順序排列的相鄰導聯。在常規標準心電圖中,胸前導聯V1-V6是從右前左側解剖學順序排列,但肢體導聯則不然。肢體導聯按解剖學順序排列,從左上右下順序依次為aVL、Ⅰ、aVR、aVR導聯軸的負向即-30度、Ⅱ、aVF、Ⅲ。這種排列順序稱Cabrea排列方式瑞典已用了25年。200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和美國心臟病學會ESC/ACC指南推薦其為導聯心電圖通用方式。
以上對心肌缺血做出的詳細介紹,希望對患上心肌缺血的你有用,另外,如果你患上了心肌缺血,一定要根據心肌缺血病情的情況,心肌缺血進行對症治療。同時,在治療的心肌缺血過程中,一定要多多的做好心肌缺血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療心肌缺血,在這裡祝心肌缺血患者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