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MSN網站報道,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羅伯特·史莫林指出,雖然人們對並不陌生,但在一些看法和應對措施上,卻存在不少錯誤。
誤區一:身體健康狀況好,就無需接種疫苗。
流感疫苗一般推薦有慢的人接種,但健康人同樣能從接種中獲益。目前建議6個月~19歲的嬰幼兒、青少年、孕婦,以及49歲以上的人每年接種一次。此外,體質敏感,易受病毒感染者也應接種。
誤區二:打疫苗就足以防流感。
除了被動接種流感疫苗外,生活中還可以採取一些主動措施來預防流感,比如避免接觸流感患者,經常洗手洗臉等;如在接種前已接觸到流感病毒,就要考慮服用抗病毒藥物,但請遵醫囑,不可自行服藥。
誤區三:無明顯症狀等於沒病,也不會傳染他人。
很多人覺得自己幾乎沒有流感症狀,所以不會傳播流感病毒。實際上,人群中有20%~30%的流感病毒攜帶者並無明顯症狀,但仍具有傳染風險。
誤區四:無需每年接種疫苗。
流感病毒每年都會變,因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才能確保自己最大程度上免受流感波及。
誤區五:冷天外出不穿外套,溼著頭髮或坐在風口會得流感。
得流感的唯一途徑就是感染流感病毒,而流感季節恰逢寒冷天氣,因此人們常會把流感與寒冷天氣和被冷風吹聯絡起來,其實兩者關係不大。
誤區六:發燒時少吃喝。
如果你感染流感(或)併發燒,身體會需要更多體液,此時哪怕沒有胃口,也必須保證足夠的飲食量。
誤區七:喝雞湯能加快康復速度。
溫熱的雞湯喝下去可以緩解喉痛,並補充大量體液,但雞湯本身並無對抗流感的特殊功效。
誤區八:因流感發燒兩天以上就要打抗生素。
抗生素對付細菌在行,但對病毒並沒什麼效果。如果發燒是因某種細菌感染所致的併發症,抗生素才會有效。因此,若流感症狀遲遲不愈或惡化,應就醫查清病因,再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