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怎麼訓練孩子自己睡覺 孩子一個人睡覺的好處

avatar 應龍悅辰
6874 熱度 A+ A-
很多爸媽覺得讓寶寶與大人一起睡,既可就近照顧,也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一舉數得。但專家建議,父母適當的放手讓寶寶自己睡,才有助於培養他的獨立性,避免過於依賴。爸媽該何時開始訓練孩子單獨睡較適宜?又該怎麼做呢?

孩子一個人睡覺的好處

養成孩子獨睡其實有不少的好處。優點可從兩方面來看,包括生理與環境層面以及心理與發展層面。

生理與環境層面

1.呼吸新鮮空氣

寶寶跟大人一起睡時,大人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寶寶大腦發育需要大量氧氣,若處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寶寶容易因為大腦氧氣供應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定,造成半夜容易驚醒,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因此,讓寶寶自己睡,其周圍的空氣會比較清新。另外,何採諭心理師提醒:「當家長與寶寶同睡,也可讓寶寶與家長保持一小段距離,這樣對寶寶也會比較好。」

2.改善睡眠質量

父母和孩子同睡時容易互相影響。有些大人較敏感,可能寶寶一動,就立刻醒來,甚至久久無法入睡。若家長的睡眠習慣不佳,還可能在翻滾時壓到寶寶,導致寶貝受傷甚至窒息情形;甚至也曾發生家長蓋被子時不小心悶住孩子的頭部,造成孩子窒息情況。

此外,對於神經系統尚在發育中的寶寶而言,亦可能受到父母睡眠狀態的干擾,而導致睡眠不穩、晚上驚醒等,影響發展狀況。因此,讓寶寶自己睡可降低上述的干擾與危險性。

3.降低疾病傳染

成人所接觸的事物與環境較複雜,即使很注重清潔,仍不免從外帶回病菌。也許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好,不會表現出不適反應,可是睡在一起時,有可能無意中將病菌傳染給寶寶。由於寶寶的抵抗力還很弱,容易因此被感染而生病。

心理與發展層面

1.培養獨立性格

可以藉著訓練孩子獨睡來培養他的獨立性格,比較不會「黏」媽媽或出現分離焦慮的情緒;再者,當孩子不需要人陪睡時,他想何時睡覺都可以,較不會出現一定要人陪伴的依賴感或恐懼感。此外,若家長因為工作不在家,孩子也不會因為害怕而無法單獨睡。

其實孩子出生後,他與媽媽之間仍有一個尚未分化的心理連線,因而習慣黏在媽媽身邊。可是當他習慣獨立睡覺後,會逐漸認定自己是個獨立個體。此時,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在沒有家長的協助下獨立完成事情,例如:自己玩玩具、自己看書。

2.擁有私人空間

孩子自己睡一個居室時,能夠擁有自己的床鋪與獨立空間,並在無干擾的情況下能擁有較充足睡眠。孩子如果精神飽滿,情緒亦會相對穩定,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建立與專注度都有助益。

孩子多大一個人睡

對於何時開始訓練寶寶獨立睡覺,其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主要依照孩子的實際能力與氣質而定。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佳,例如:晚上睡得安穩、不會踢被子或翻滾等,便可考慮讓他學習獨睡。若寶寶的氣質較敏感,晚上容易驚醒,父母則需要再觀察。另外,父母亦要視家中的硬體裝置與空間配置狀況而定,確定有足夠居室來訓練孩子獨睡。

原則上,若家中有不同性別的小孩,從中年級10、11歲開始必須陸續分房睡。這階段他們會接受性教育,加上孩子的身體可能出現些微生理變化,所以建議家長,若家中孩子過去未訓練獨睡,最晚在孩子中年級後,可以開始訓練他們分房獨立睡覺。

過早獨睡的負面效應

欲訓練寶寶獨睡,仍要先觀察孩子本身的氣質與個別差異。像有些寶寶沒人陪伴就難以入睡;有些寶寶在睡夢中會下意識地摸媽媽的乳頭或肚臍,如果找不到會突然驚醒;另外,也有些孩子在環境突然改變會立刻敏感醒來,例如:本來躺在身邊的爸媽突然起身;燈光開啟或熄滅等,因此還是依寶寶的氣質而定。不過,若太早訓練寶寶獨睡,可能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缺乏安全感

寶寶對媽媽的依附是原始本能,而且有研究發現,母親的心跳對嬰幼兒是最大的安撫,因此在媽媽的懷中或附近、聞聞媽媽身上的味道,會讓孩子感到安全。所以讓寶寶太早獨睡,可能引發安全感不足、產生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的表現。

覺得被遺棄

由於孩子從小即需要安全感及依附關係的建立,當他的情感得不到滿足,會出現情緒波動的狀況。像有些孩子原本和父母同睡,突然被要求到小床睡覺,會讓他產生「是不是我表現不好」、「爸爸媽媽不要我了」的被遺棄感,而導致情緒不穩、易哭鬧情形。

增加恐懼感

孩子在各個時期會有害怕的事物,1歲前的孩子害怕巨大聲響、打雷聲等;2歲孩子怕貓狗等有爪子的動物,擔心它們會撲上來咬或抓自己,另外也會害怕陌生人。而3歲的孩子怕鬼、怕壞人、怕影子、怕黑等。

當孩子必須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獨睡時,他們可能會擔心睡夢中恐怖的東西出來傷害自己,加上學齡前孩子有時在幻想與現實間的轉換尚不穩定,擔心晚上的夢境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因而增加恐懼感。

怎麼訓練孩子自己睡覺

若寶寶的年紀或氣質已經發展差不多,訓練孩子獨睡有哪些步驟?

Tip 1做好改變的預備

當孩子跟父母同睡時,他還沒有預期何時要離開父母、自己一個人睡。因此,欲進行獨睡訓練前,必須先告知孩子接下來的生活將會有一些改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口頭鼓勵孩子:「自己練習獨立睡覺是長大的表現」。

Tip 2佈置自己的房間

幾乎所有孩子都期待擁有自己的房間,並能自行佈置。因此,當孩子的年紀夠大,可由他佈置喜歡的居室風格,例如:他想放哪些東西、床上想擺娃娃或小毛毯等,由他決定。何採諭心理師表示:「從某程度來說,佈置房間也讓寶貝們具有掌控感,學習自我負責。此外,儘可能讓臥室變得有趣,讓孩子樂於接受這個新改變。」

Tip 3建立就寢的習慣

睡前可設定屬於自己的睡前活動,像是洗完澡後聽爸媽說故事、喝杯睡前牛奶、刷完牙後即準備上床睡覺。讓孩子習慣屬於自己的睡前模式,知道做這些活動即是預備睡覺了,讓他們較安靜愉快的準備。而此時,父母不宜讓孩子進行動態或太激烈的活動,以降低睡前身體狀態的干擾。

Tip 4正向肯定的鼓勵

如果孩子可以一個人睡一晚,第二天起床時爸媽記得即時給予鼓勵,肯定孩子自己睡覺的勇氣,並多給予正向的增強。鼓勵孩子已經是漸漸長大的小哥哥、小姊姊了。

讓孩子願意自己睡

Step1.訓練孩子獨睡時,父母可在自己床邊放一張小床讓孩子睡,家長可就近照顧亦不會互相干擾。

Step2.孩子大一點,可在小床與大床中間加屏風或布幕,幫孩子與父母做區隔。

Step3.等孩子習慣,將小床移到靠近父母居室門邊。

Step4.接著,讓他睡自己的臥室,但是將房門開著,以方便父母隨時過去看顧。剛開始,爸媽不妨先陪坐在孩子的房門口,直到孩子入睡。

Step5.孩子可以獨立睡自己的臥室。

訓練孩子獨睡家長要注意什麼

訓練孩子獨睡是一種習慣的改變,父母除了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心態上應如何調整?家長又該抱持哪些態度與孩子溝通?

1.爸媽有心理準備

孩子脫離家長獨睡,不只孩子需要調節,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及生活模式的調整。有時候孩子的年紀較大,例如:國小中、高年級或初中還無法獨睡,也許是家長未能適時放手之故。

2.循序漸進的鼓勵

培養任何習慣都應循序漸進,若父母過於急切,或還沒將自己與孩子預備好,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獨睡產生恐懼。因此家長需忍耐,不要過度急切,依孩子目前狀況來做進度調整。

3.堅持不心軟原則

或許父母早已幫孩子準備好小床或居室要訓練獨睡,但有時遇到孩子睡到半夜又跑回大床,家長便心軟的又讓孩子回來睡覺。這樣會讓孩子獨睡習慣無法穩定培養。

4.視狀況彈性調整

偶爾遇到孩子身體不舒服或生病的狀況,需要家長多些關心與照顧,可暫時與孩子同睡,滿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不過,可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由家長做睡眠位置的調整,例如:父母睡孩子居室的地板,或睡在孩子的附近,以就近照料。

5給予關心和愛護

孩子對獨睡可能還是會感到恐懼,例如:怕黑、怕影子等,父母可以給予一些安慰、幫助他將幻想與現實做一個釐清。甚至為了讓小寶貝安心,不妨和他玩一些小遊戲,例如:孩子怕影子,可用手電跟他玩影子游戲,讓他了解這只是反射出來的影子,以降低寶貝心裡的恐懼。

6.重視居室的安全性

無論寶寶一出生即單獨睡覺,或之後才與家長分開睡,父母都應注意居室的安全,例如:電器用品的擺設、是否有掉落物、備有安全插座、藥品等。另外,可能傷害孩子的物品必須要儘量遠離,並注意物品需儘量放置接近地面,以降低可能的意外事件。尤其櫃子上不要鋪桌布,以免孩子拉扯造成上面擺放的物品掉落。

另外,就孩子心理層面,可利用繪本、故事書等引導孩子學習獨立睡覺;亦可利用睡前的小活動、小遊戲,來降低孩子對黑暗或影子等恐懼。

釋出於 2023-12-22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