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深靜脈血栓臨床表現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avatar 魔都晏然
2.1萬 熱度 A+ A-
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深靜脈血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嚴重者可致肺栓塞,有生命危險,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疼痛

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是血栓激發靜脈壁炎症反應和血栓遠段靜脈急劇擴張,刺激血管壁內神經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靜脈或下腔靜脈血栓多出現在小腿腓腸肌、大腿、腹股溝等區域。多為脹痛、疼痛性痙攣、緊張感,臥床或抬高患肢可緩解。

腫脹

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狀。常為單側肢體腫脹。若為下腔靜脈血栓則可表現為雙側肢體腫脹。

淺靜脈曲張及皮溫皮色變化

由於血液迴流受阻,患肢面板多呈紫紅色,皮溫升高。

全身反應

如體溫升高、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升高等。體溫一般低於38.5℃。

肺栓塞

下肢深靜脈或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後可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併發症。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咯血。

血栓後綜合徵

主要表現為肢體沉重不適,腫脹,久站或活動後加重。可伴有靜脈性間歇性跛行、淺靜脈曲張、面板色素沉著、增厚粗糙、瘙癢、溼疹樣皮炎、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的潰瘍等。

年齡

深靜脈血栓(DVT)可見於任何年齡層者,但統計顯示,隨年齡增大,發病率逐步增高,80歲人群的發病率是30歲人群的30餘倍。年齡對深靜脈血栓發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年齡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隨之增加。實驗表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在比目魚肌靜脈叢和靜脈瓣袋內淤滯較重,因此DVT的發病率較年輕人高。

制動

臨床上常能見到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患DVT,屍體解剖發現臥床0~7天的病人DVT的發病率為15%,而臥床2~12周者,DVT的發病率達79%~94%。卒中病人中,下肢麻痺者,DVT發病率為53%,無下肢麻痺者,DVT發病率只有7%。在長途坐車或坐飛機旅行的人群中,DVT的發病率也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對下肢靜脈的迴流起著重要的作用,制動後靜脈血迴流明顯減慢,從而增加了DVT發病的風險。

肺栓塞

下肢深靜脈或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後可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併發症。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咯血。

血栓後綜合徵

主要表現為肢體沉重不適,腫脹,久站或活動後加重。可伴有靜脈性間歇性跛行、淺靜脈曲張、面板色素沉著、增厚粗糙、瘙癢、溼疹樣皮炎、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的潰瘍等。

年齡

深靜脈血栓(DVT)可見於任何年齡層者,但統計顯示,隨年齡增大,發病率逐步增高,80歲人群的發病率是30歲人群的30餘倍。年齡對深靜脈血栓發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年齡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隨之增加。實驗表明,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在比目魚肌靜脈叢和靜脈瓣袋內淤滯較重,因此DVT的發病率較年輕人高。

制動

臨床上常能見到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患DVT,屍體解剖發現臥床0~7天的病人DVT的發病率為15%,而臥床2~12周者,DVT的發病率達79%~94%。卒中病人中,下肢麻痺者,DVT發病率為53%,無下肢麻痺者,DVT發病率只有7%。在長途坐車或坐飛機旅行的人群中,DVT的發病率也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對下肢靜脈的迴流起著重要的作用,制動後靜脈血迴流明顯減慢,從而增加了DVT發病的風險。

靜脈血栓史

有23%~26%的急性DVT病人既往有過靜脈血栓病史,且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來自原來病變的靜脈。研究發現,復發的DVT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狀態。

惡性腫瘤

統計發現,19%~30%的DVT病人合併有惡性腫瘤,肺癌是最易引發DVT的一種惡性腫瘤,其他如泌尿生殖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惡性腫瘤也容易併發DVT。有時,DVT可以作為惡性腫瘤的信使,當無明顯誘因下發生DVT時,應警惕可能患有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引發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惡性腫瘤釋放促凝物質,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腫瘤病人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和血小板計數常高於正常,而抗凝物質如抗凝血酶、C蛋白及S蛋白濃度卻低於正常。另外,腫瘤的手術治療及化療也是導致DVT的重要因素。乳癌、淋巴瘤、漿細胞病等化療病人中DVT的發病率明顯增高,這可能與化療藥物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毒性作用、誘導高凝狀態、抑制纖溶活性、腫瘤細胞壞死及靜脈插管等因素有關。

手術

手術後天VT高發病率顯示手術是DVT重要的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齡、手術種類、創傷大小、手術時間及術後臥床時間等都影響DVT的發生。其中手術型別尤為重要,普外科手術術後DVT的發病率在19%左右,神經外科手術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髖關節成形術、膝關節成形術則分別高達48%、51%和61%。手術中用核素掃描已能發現約有半數病人在下肢有125I標記的纖維蛋白原沉積,其餘的在術後3~5天均能發現纖維蛋白原沉積,但這並不表明DVT術後馬上發生。有統計顯示,腹部手術後有25%的病人在出院後6周內發生DVT。手術引發DVT的原因包括圍術期的制動,術中術後體內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統的異常,以及靜脈血管的損傷等。

創傷

創傷死亡的屍體解剖發現62%~65%的死者有DVT發生。由於創傷可能導致下肢骨折、脊髓損傷、靜脈血管損傷及需要手術治療等,使創傷病人容易發生DVT。另外機體創傷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也促使血栓形成。

釋出於 2022-01-2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