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有些人會對藥物過敏,尤其是面板過敏者非常多。然而很多人是因為對藥物過敏存在錯誤的認知導致的,那麼,這些誤區有哪些呢?
藥量小就不會過敏
這是將藥物過敏與藥物毒副作用混為一談。藥物的毒副作用可透過減少用量而減輕,但藥物過敏反應的決定因素是藥物本身,與劑量無關。例如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者,臨床上常採用小劑量分批註射,但事後絕大多數人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過敏反應。有的患者即便是聞到青黴素的氣味也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用過的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易被人忽視的是,以往曾用過或經常用但從未引起過敏的藥物也可能引起過敏。再者所用藥物的廠家不同、同一廠家所生產藥物的批次不同藥物內所含雜質不同,這些都能成為引發過敏的誘因。所以,青黴素之類的藥物沒有連續用藥而再用時,都必須重做過敏試驗。
中藥不會引起過敏
有人認為只有西藥才會引起過敏,中藥不會過敏。誠然臨床引起過敏反應者以化學合成藥物為多,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抗毒素與血清、鎮靜催眠藥等。然而,有些草藥亦可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發生休克、剝脫性皮炎等。近年來報道較多的有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等中成藥,其過敏表現以蕁麻疹和固定藥疹最常見。
過敏反應發生在用藥時或用後不久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發生在用藥當時,有些藥物過敏反應是有潛伏期的。如一些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後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常見於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痢特靈引起的過敏反應,不少就發生在用藥後20余天。
出現過敏反應停藥即可
發生過敏反應後停止用藥只是首要措施,同時還應加強觀察,根據病情進行對症治療,並應囑咐患者多飲水,以利於從小便中迅速排出殘存藥物。必要時還需要大量輸液,以加速藥物排出。
抗過敏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患者如用藥不當或由於個體的特殊性,服抗過敏藥也會引起過敏。參與或導致過敏反應的活性介質種類繁多,而且過敏反應的過程極為複雜,受抗原性質、抗體和環境因素等影響,當抗過敏藥物只能阻斷過敏反應中的某一重要環節或化學介質的釋放,而不能阻斷全過程時,仍能發生過敏反應。據文獻報道,常用的抗過敏藥,包括傳統的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特非那丁、賽特贊等,均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皮試陰性者不會過敏
目前,臨床上規定使用前必須進行皮試的製劑有青黴素、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疫苗等。但皮試陰性而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敏反應的情況也屢見報道。所以,不論何時何地使用青黴素等藥物,必須有專職人員在場,並應備有必要的搶救設施,否則是非常危險的。
吃藥打針才會引起過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徑用藥也會過敏,如含服、霧化吸入,以及治療牙病用的內塞藥、充填劑及各種造影用的碘製劑,均可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
由於藥物反應發病率高,危害性大,嚴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視預防有重要的意義,如醫生不隨便給藥,病人不濫用藥,藥物反應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1.在用藥前,首先明確診斷,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採用多種藥物圍攻,以為總有一種藥物會產生效用,這樣易出現不必要的藥物反應。
2.對所用藥物的成分、效能、適應證、禁忌證、副作用、配伍禁忌等應全面熟習掌握,做到不濫用、錯用、多用藥物。
3.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特別是對有過敏性體質者更不可忽視。對有過藥物過敏反應者,應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應的發生。
4.用藥應有計劃性,劑量不宜過大,種類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久,並定期觀察,特別是應用有一定毒性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抗癌藥物等,更應嚴密觀察,經常檢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礙時,常對某些藥物不能耐受,如患腎病者需慎用重金屬藥物。
6.在用藥期間應注意一些警告症狀或不耐受現象,如面板瘙癢、紅斑或發熱等,一旦出現應考慮立即停藥。
7.凡已發生過敏性藥物反應者,都應發給藥物禁忌卡,註明致敏藥物名稱及反應型別,以供複診時參考。
8.國家醫藥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藥政管理。藥品在出廠投放市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把好的藥品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