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表明西醫在促進排石方面尚無理想的辦法,一般情況下僅能行抗炎、解痙及對症處理,依靠輸尿管自身的蠕動及尿液的沖刷來排石。而中藥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可及時的促進排卵,那麼中醫如何治療尿道結石呢?
現在臨床上所用的“排石湯”品種繁多,但藥劑大同小異,主要以清熱利溼理氣藥物組成,適合於停留時間短、周圍無明顯炎症、粘連的輸尿管小結石,橫徑
對於較大的結石;0。6cm×lcm,尤其是停留時間長,周圍有明顯炎症、粘連、肉芽組織包裹,並伴有不同程度腎積水者,再使用上述“排石湯”清熱、利溼、理氣難以奏效,反而會因其利尿作用加重腎積水,危害腎功能。對此類結石除常規予抗感染治療之外常可用“化瘀尿石湯”治療。實驗研究發現化瘀尿石湯可抗炎性肉芽腫,抗纖維組織增生,增加輸尿管的蠕動頻率、幅度,而不伴有利尿作用。據報告對大於0。6cm×1cm,小於1cm×2cm的上尿路結石,排石率達65%,總有效率達85%。對此類周圍有粘連包裹的結石即使行體外衝擊波碎石效果也不佳,由於結石被包裹,結石雖已粉碎,卻難以排出,此時再聯合應用化瘀尿石湯而常可取得明顯效果。
溶石療法在西醫中也經常應用,但主要針對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透過鹼化尿液溶石效果理想,而對磷酸鈣、草酸鈣結石則效果不佳。在用化瘀尿石湯治療的上尿路結石中發現有16。7%的結石碎裂排出,甚至結石體積逐漸縮小、消失;偏光顯微鏡檢查發現中藥治療排出的結石有磷酸鹽脫失,二水草酸鈣菱形結晶減少,一水草酸鈣晶體所佔比例增多的現象,提示“化瘀尿石湯”可能對已形成的磷酸鈣、草酸鈣結石有溶解作用。
其實中醫對於尿道結石的治療效果只是其作用的一種。在預防結石形成方面,中藥有更明顯的效果。所以在平時如果發現身體出現異樣建議可以先採用中藥來進行調理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