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有五個步驟
一是溼:開啟水龍頭,淋溼雙手;二是搓:抹上肥皂或洗手乳,手心、手背、指縫互相搓揉約20秒;三是衝:用清水將手徹底沖洗乾淨;四是捧:用雙手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後,關閉水龍頭;五是擦:將手擦乾或烘乾。
另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吃東西前:不論是否使用餐具,吃東西前都要洗手。因為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由手將病菌帶入口中。
照顧小孩前:碰觸、逗弄、照顧嬰幼兒前,應先洗手。因為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且常見於家中大人或大孩童(無症狀),由外帶回家的病菌傳染。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後應更衣洗手,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探視病人前後:進入醫院前,應先洗手;看病結束離開醫院前,也應該要洗手。因為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在醫院的就診環境中(桌椅、門把等),容易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菌,故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如廁後:不論是大便或小便,如廁後都應該要洗手。因為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