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寶寶就靠胎動
寶寶在子宮的小小世界裡會打哈欠、吸手指、玩臍帶、擠眉弄眼,但這些動作媽咪都無法察覺,媽咪唯一可以感覺小人兒的時刻就是他手舞足蹈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胎動。
正因為胎動是母親唯一可以感覺胎兒的媒介,許多人都對胎動的到來十分期待,然而胎動並不容易辨別。
根據統計,足月的胎兒平均1小時會胎動超過30次,但在30次的胎動中,孕婦只能感覺18~20次(約佔總次數的6~7成)。
也因為如此,經產婦(懷第2胎以上的媽咪)胎動出現的時間大概在16~18周左右,初產婦(新手媽咪)則往往要等到23、24周才會有胎動的感覺。
基於寶寶活動的角度和力道搭配得當才能讓媽咪感受到胎動,且身材胖瘦、胎盤位置、羊水多寡等都會影響胎動的感受度。
初期毋須刻意計算次數,只要放鬆感受、熟悉胎動的感覺,將胎動視為捉迷藏或意外的驚喜,28周以後再開始測量胎動就可以了。
胎動頻率差很大
在第2孕期,敏感度高的人一天可以感覺1,400多次胎動,敏感度低的人只有60幾次;到了第3孕期,敏感度高的人一天可以感覺2,300多次胎動,敏感度低的人只能感覺100多次,差距相當大。
坐著算胎動記得把腳墊高
胎動最頻繁的時間通常落在晚上9點~半夜1點,此時母親的身體進入休息狀態,敏感度高、感受較明顯,正是測量的好時機。
建議孕媽咪左側躺,以2小時為單位開始計算胎動,連續動作算1次,不連續動作算2次,2小時內達10次以上就算正常。
白天測量胎動也是一樣的做法,只不過需要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若在上班途中沒辦法躺臥,坐著一樣可以算胎動;提醒媽咪,將雙腳墊高促進血液迴圈,寶寶會比較容易動。
由於寶寶在量測過程中有可能會睡著(20~70分鐘不等),若超過半小時沒有動靜,不妨站起來活動一下或吃個東西,前者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後者則可以讓血糖上升,寶寶受到刺激就會醒來繼續活動。
到了32~34周,寶寶的體重增加,力氣也變得愈來愈大,有可能在伸懶腰時雙手頂到媽咪的肋骨,或用手腳去刮搔子宮壁,這些動作都會讓媽咪感到疼痛。
此時除了藉由起身活動調整寶寶的位置,也可以用手指在肚皮凸起處慢慢畫圓讓寶寶改變姿勢,以此減輕不適感。
寶貝便便恐得胎便性肺炎
除非羊水過多過少或臍帶打結,否則寶寶在子宮裡一般來說是安全的。胎兒發生異狀通常都有跡可循。排胎便、在妊娠後期打嗝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
寶寶雖然會藉由排尿製造羊水,但並不會排便。排出胎便的寶寶通常是過了預產期還沒出來,或在子宮中受到壓力、因為壓迫而缺氧,也有可能是受到感染。
胎便一旦溶解在羊水中就會造成寶寶肺部堵塞,演變成胎便性肺炎,嚴重影響寶寶未來的呼吸發展。
此外,胎兒通常在34周以後就不會再打嗝,懷孕後期打嗝的寶寶有可能是受到壓迫,譬如臍帶被擠壓或缺氧,一樣要儘快處理。
雖然孕媽咪很難知道寶寶在肚子裡的情況,但打嗝是少數可以被察覺的異常狀況,當後期肚皮出現規律性跳動、震動,就要警覺是寶寶打嗝,最好趕快就醫檢查。
為什麼胎動會減少
1、測量時間正好是寶寶睡覺時間。
2、剛結束性行為。
3、寶寶改變姿勢或活動位置。
4、寶寶出現問題(譬如胎盤功能受損)。
注意:性行為之所以會讓胎動減少,是因為愛愛會造成宮縮,使寶寶無法任意伸展手腳。出現這種情況只要休息片刻、吃點東西,寶寶在宮縮緩解後就會重新變得生龍活虎。
猜一猜,小傢伙在做什麼
遊動、伸展手腳
出現時間:12~16周。
動作表現:寶寶的身體從8、9周開始就會活動,此時多半是前後擺動或左右轉動,像在跳扭扭舞一樣。到了12、13周,寶寶會有愈來愈豐富的手、腳動作。
兩隻小手剛開始會前後擺動,之後進階到左右移動(可以將手越過身體中線放到另一側),最後是上下移動(可以用手摸臉、摸腳)。
腳部動作則是從初期的伸展(將彎曲的雙膝伸直)、交叉(兩隻腳前後相互交叉),一直到踢、蹬;此時寶寶已有足夠的力氣移動身體,不過只能扭動或翻身,還不能完全自主移動,一直要到15、16周才能做大範圍的移動。
整體動作發展通常要到20周以後才趨近完整,此時無論什麼動作都難不倒寶寶。
代表意義:能夠做出動作代表肌肉和骨骼已經發展到可以活動的階段。寶寶在26周以前還不能夠用大腦控制動作,所有動作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26~28周以後才會做出有意義的動作。
小提醒:羊水量過少會影響動作發展。
打哈欠
出現時間:18~22周。
動作表現:寶寶打呵欠時通常會張大嘴巴,很難與吞嚥動作區分。
代表意義:打呵欠代表寶寶開始可以控制臉部肌肉,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群也開始作用。
吸吮手指
出現時間:18、19周。
動作表現:把手放入口中吸吮。
代表意義:寶寶已經開始會用手撫摸、探索身體的各個部位,所以才會在摸到嘴巴時做出反射性吸吮的動作。
吞嚥、吐出羊水
出現時間:15、16周。
動作表現:張開嘴巴再合起。由於一般超音波無法看到羊水移動,要分辨寶寶是否在吞吐羊水必須用都卜勒儀觀測。
羊水水流在都卜勒儀上會呈現藍色、紅色的影像,當寶寶將羊水吞入口中,代表羊水的紅藍影像便會進入寶寶口中。
若寶寶身上剝落的胎脂較多,也可以藉由羊水中小白點(胎脂)的移動確認寶寶是否在吞嚥羊水。
代表意義:這個動作的重要性在於確定吞嚥管道暢通,羊水可以從嘴巴經過食道到達胃部。
若寶寶吞進羊水但羊水沒有出現在胃部,可能是食道和氣管中間出現瘻管,雖然當下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但會讓羊水量過多,寶寶出生後必須動手術以確保可以順利進食。
呼吸
出現時間:9周,但要到20周左右才會看到明顯的呼吸動作。
動作表現:橫膈膜下降。由於寶寶主要透過臍帶攝取氧氣,不需要自主呼吸就可以存活,所以活動時多半會停止呼吸。
代表意義:雖然寶寶的氧氣來源是臍帶,但在子宮中仍需要呼吸,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是寶寶的肺部在發育過程中必須透過羊水將長出來的肺泡一個個撐開,而呼吸可以將羊水帶到肺部撐開肺泡,所以寶寶才需要呼吸。
倘若子宮中羊水過少,羊水量不足以撐開肺泡,有可能導致肺泡塌陷,寶寶的肺部發育就會出現問題。
另一方面,呼吸也可以用來當作早產評估的媒介,寶寶若在30分鐘內沒有出現呼吸動作就有早產的風險。
玩臍帶
出現時間:16~20周。
動作表現:用手摸或握住臍帶。
代表意義:玩臍帶和吸吮手指的動作一樣,反映出寶寶正在探索自己的身體。
小提醒:許多人都會對寶寶玩臍帶這個動作有很大的疑慮,認為寶寶有可能因此窒息。
其實人類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旦感到不舒服就會自動調整動作,寶寶即便不小心壓緊或甚至用手捏住臍帶也會很快鬆手,因此玩臍帶這個動作本身並沒有什麼風險。
臍帶會出問題通常是羊水量過少導致臍帶被寶寶身體壓迫。至於臍帶繞頸,雖然有人把它視為寶寶即將沒命的代名詞,但這件事實際上沒那麼嚴重。
一方面是臍帶在這種情況下被壓扁的機率不大,一方面是繞頸這件事並不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寶寶是透過臍帶獲得氧氣而不是氣管)。
除非後期胎頭開始下降,臍帶才有可能因為繞頸而被壓扁,寶寶下降的動作也可能因此受到限制。
聽聲音、感受光線
出現時間:寶寶在20周左右就會對聲音有反射動作,但要到26、27周才會出現自主反應。16周左右會對光線產生反射動作,但也要到26周以上才會有自主反應。
動作表現:寶寶受到聲音、光線刺激就會開始活動,反射動作階段大多是單純的移動,自主反應的動作則比較豐富。
代表意義:能夠聽見聲音、感受光線並對聲音、光線產生自主反應代表聽覺及視覺系統開始與腦部產生連結,此時腦部的感官區塊和自我控制區塊開始逐漸成型,寶寶的動作、表情會變得愈來愈多。
小提醒:若要讓寶寶感受光線,首先照射的光源必須夠強,其次寶寶的位置必須正好面對光源。
做表情
出現時間:24~26周。
動作表現:寶寶從16周開始就可以控制臉部肌肉,會出現微笑、嘟嘴、皺眉、張開嘴巴等動作。
但因為肌肉協調性尚未成熟,往往一個表情做到一半就會跳到另一個表情(譬如微笑到一半開始皺眉),要等到24~26周以後才能做出完整表情;
彼時腦部發育較成熟,做表情時動作也會比較流暢。若寶寶姿勢配合得好,大概27、28周就可以透過超音波看到寶寶做出明顯的表情。
代表意義:表情的出現代表寶寶開始練習控制臉部肌肉,為未來的人際互動做準備。此時的表情與情緒無關,寶寶並不會因為開心、生氣或難過而做出相對應的表情。
睜眼、閉眼
出現時間:26、27周。
動作表現:寶寶的眼皮活動通常在14、15周就會開始出現,眼皮會出現類似雙眼皮的皺摺,但還不會張開、閉起,要等到26、27周才能張闔眼睛,此時也可以快速眨眼。
代表意義:相較於手腳、軀幹等大肌肉動作在12~16周就會出現,睜眼、閉眼這種細部動作出現時間相對比較晚。能夠控制眼皮肌肉代表寶寶控制細部動作的能力已屆成熟。
撒尿
出現時間:大概10周左右就可以看到尿液在膀胱中,隨著週數增加,尿液佔據膀胱的比例也會愈來愈多。
動作表現:用都卜勒儀觀測可以看到一股液體從生殖器前端噴射出來(排尿的動作表現通常在男寶寶身上比較明顯);若羊水中有許多胎脂,尿液排出時胎脂會被衝開。
代表意義:排尿代表腎臟功能發育健全。這些排出的尿液會成為羊水,讓寶寶的肺部可以正常發育、四肢得以自由伸展,並確保臍帶不會受到壓迫。
寶寶健不健康,3大專案看仔細
胎兒呼吸運動
在超音波下觀察子宮內胎兒胸壁及橫膈膜的呼吸運動。30分鐘內至少有1次呼吸持續20秒以上。
胎動
在超音波下觀察胎兒的活動。胎動指的是胎兒自發性運動,包括滾動身軀、伸張動作以及四肢和軀幹的同時動作等;受到母親呼吸或大動脈搏動、咳嗽等動作影響所產生的被動性運動不列入計算。
30分鐘內至少有2次以上胎動,身體和四肢同時運動或連續性動作算1 次。
胎兒張力
在超音波下觀察胎兒的張力。張力指的是軀幹或四肢伸直(一定要伸直)後又恢復彎曲,手掌張開後又握拳也算有正常張力。張開到一半曲起或慢慢張開、慢慢合起即為不正常。
30分鐘內至少出現1次軀幹或四肢伸直後又恢復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