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胃腸道息肉易癌變嗎

avatar 康朋Sama
2.5萬 熱度 A+ A-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夏忠勝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小張的父親患腸癌而住院治療,在陪伴父親的日子裡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夏忠勝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小張的父親患腸癌而住院治療,在陪伴父親的日子裡,父親的主管醫生建議小張做一下腸鏡,看看有沒有腸道息肉。“如果發現有,趕快除掉可免除後患!”小張有些不解,我年紀輕輕的,還不到四十歲,也沒有任何胃腸道不適的症狀,為什麼醫生要這樣建議?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夏忠勝副主任醫師解釋,部分胃腸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集聚的特點,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有時候父親有,兒子有,孫子也可能有,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胃腸道息肉有癌變可能

夏忠勝介紹,胃腸道息肉是指胃腸道黏膜面凸起到腔內的任何可見的過度生長的組織。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錯過瘤性息肉。隨著腺瘤息肉體積的長大,其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廣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於癌變,從病理組織學分析,管狀腺瘤癌變率較低,佔5%,混合型腺瘤癌變率為20%,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50%以上。故息肉一經發現,即使是小腺瘤,也應及時切除。

據介紹,胃息肉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大約三分之二的息肉出現在6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相似。很多胃息肉的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因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的地區人群胃息肉發病率也比較高。是常見病,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50歲以上人群,至80歲可達30%~40%,結腸息肉發病率我國是2.3%-4.4%,以男性稍多見。

 胃腸道息肉如何早發現?

夏忠勝指出,胃腸道鋇餐造影、內鏡檢查等均可檢測出胃腸道息肉,但胃鏡和結腸鏡檢查是發現胃腸道息肉最可靠的方法。一旦發現胃腸道息肉,一般都須切除,多數胃腸道息肉都可在內鏡下行息肉電切、電凝術等治療,對於內鏡下無法治療的息肉,則需行外科手術切除。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協會推薦對50歲以上人群行大便潛血和內鏡鏡檢查,由於部分胃腸道息肉還有家族集聚和遺傳的特點,故對家族性息肉病家族成員從10歲開始行結腸鏡檢查,一旦發現息肉,則須行內鏡下切除,無法切除者則行外科手術切除。息肉切除術後一般要求1年之後複查內鏡,一直複查至未發現息肉,之後可3-5年複查內鏡。

喜歡吃肉的人愛長息肉

夏忠勝提醒,結腸息肉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人群易患結腸息肉。部分胃腸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胃腸息肉早期多無臨床症狀,有症狀時常表現為、腹部不適,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黑便或等表現,結腸息肉近肛門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大便形狀異常、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釋出於 2021-01-26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