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吃什麼中成藥
1參苓白朮丸
成分: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溼止瀉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朮(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3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朮(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朮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朮(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溼,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
5歸脾丸
成分: 黨參、白朮(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慾不振,崩漏便血。
去溼湯藥劑
1、去溼湯,功效:溼毒。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葉15g、杭菊15g、布渣葉15g、荷葉15g、雲苓15g、芡實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連服五劑。
2、茵陳茶,功效:解毒清熱,溼熱,溼毒。對熱毒性毒瘡,面板紅斑 熱毒,溼重之腸胃熱毒,肛門熱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陳(一兩),土銀花(一兩),夏枯草(一兩),大生地(一兩),土茯苓(一兩), 綠豆(二兩), 水(12碗)。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3、若以溼毒為主,有肝區隱痛,上腹部悶脹,食慾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膩等表現,主要目的是去溼解毒護肝。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朮 10克,豬瘦肉50克,煲湯飲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藥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腳100~150克,煲湯飲用。
去溼中藥
1茯苓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 八珍” 之 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溼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溼中藥。
2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藥,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溼熱胃痛、血熱吐血、溼熱洩瀉、便血等症。
3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溼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溼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藥。故凡溼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溼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