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誘發牙菌斑的病因有哪些

avatar 一吃就胖小澄邈
2.4萬 熱度 A+ A-
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齒表面或口腔其他軟組織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細菌、細胞間物質、少量白細胞、脫落上皮細胞和食物殘屑等組成。 當牙菌斑量較少時,肉眼是很難觀察到

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齒表面或口腔其他軟組織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細菌、細胞間物質、少量白細胞、脫落上皮細胞和食物殘屑等組成。 當牙菌斑量較少時,肉眼是很難觀察到的,通常用菌斑指示劑可以很好地顯示。 牙菌斑不能用漱口或用水沖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現在把牙菌斑看成是細菌附著在牙石上的一種複雜的生態結構,其與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牙菌斑主要對牙和牙齦構成危害,也就是口腔最常見的兩種疾病:齲病和牙周病。齲病俗稱“蟲牙”,這裡的“蟲”指菌斑中的細菌。牙菌斑牢固地附著在牙面上,細菌攝入唾液中的糖,分解糖產酸,這些酸會破壞牙齒,最終成洞。  

當牙菌斑靠近牙齦時,細菌產生的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會刺激牙齦俗稱“牙肉”、“牙床”,產生炎症,即牙齦炎。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發展,牙齦炎有可能會發展為不可逆的牙周炎,引起牙槽骨的破壞,最終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現代資料認為:牙齒的齲壞是從牙菌斑開始的。牙菌斑的形成比較複雜,現在公認的理論有以下三個階段。  

1、獲得性膜形成階段:口腔中的唾液糖蛋白是唾液中的一種物質,每個人的唾液中都 含有這種物質。當它與牙齒接觸時,可附著在牙釉質表面,形成膜樣物質,這種膜被稱為獲得性膜。它為口腔細菌初期粘附提供了基質,為牙菌斑的形成創造了條件。有資料證明,齦溝是牙齒最先形成獲得性膜的部位。  

2、細菌附著階段: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獲得性膜對細菌附著具有重要性。觀察發現,當牙面獲得性膜形成,很快就有細菌附著上去,說明附著速度很快。大量研究資料證實,最先附著在牙面的細菌為血型鏈球菌和唾液鏈球菌。細菌在獲得性膜的表面生長,並能產酸,使糖蛋白沉積。血型鏈球菌和變形鏈球菌能合成葡聚糖,與沉積的糖蛋白一起構成菌斑基質,為牙菌斑的形成創造了基礎。  

3、菌斑成熟階段:細菌在獲得性膜上生長、發育、繁殖和衰亡,並在其中進行復雜的代謝活動。據有關資料分析,認為成熟的牙菌斑的細菌比例是:兼性厭氧鏈球菌27%,兼性類白喉桿菌23%,厭氧類白喉桿菌18%,腖鏈球菌13%,韋永氏菌6%,擬桿菌4%,梭狀菌4%,奈瑟氏菌3%,弧菌2%。成熟牙菌斑中致齲性菌為變形鏈球菌、放射菌、血型鏈球菌和乳桿菌。

釋出於 2021-01-23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