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柴靜穹頂之下問真相 霧霾調查引爆兩會話題

avatar 一條小代梅
2.8萬 熱度 A+ A-
2月的最後一天,北京迎來春節過後的第二場雪,不過,卻沒有快雪初霽的好天氣,一款手機天氣軟體顯示,當日北京空氣重度汙染。這一天的中國輿論場,也被一條有關霧

2月的最後一天,北京迎來春節過後的第二場雪,不過,卻沒有快雪初霽的好天氣,一款手機天氣軟體顯示,當日北京空氣重度汙染。

這一天的中國輿論場,也被一條有關霧霾的紀錄片籠罩。由央視前主播柴靜自費百萬拍攝,題為《蒼穹之下》的霧霾新聞調查影片,當日在中國網民的社交媒體賬戶上刷屏。另據傳媒研究機構統計,在釋出首日該影片在幾大主流影片網站的總點選率就已突破3100萬次。

這條時長103分鐘的紀錄片激發了各類人群的表達欲,有人從中看到了十面“霾伏”、有人看到了大愛無疆,有人看到了責任操守,有人看到了政府缺位,也有人看到了營銷案例……毋庸置疑,柴靜以她獨特的方式向中國輿論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成功地在兩會前夕引爆並且引領了治霾這一熱點話題。

對於影片釋出於兩會即將開幕前夕的時間選擇,柴靜本人並沒有第一時間作出說明,但從當日唯一轉發的一條網友微博評論或可窺見端倪。這條由@出息小e釋出的微博評論在總結柴靜影片要點的同時寫道,“今天被柴靜的紀錄片刷屏了,我猜她是特意選在兩會之前播出。這比港鬧、裙子、duangduang的爆炸性傳播有意義得多。”

鳳凰衛視評論員曹景行在其微博中寫道,“謝謝柴靜,兩會上應該讓每個委員、代表、列席官員看一遍。”

毋庸置疑,柴靜在影片中所揭示的中國環境問題令人揪心,也發人深省。在此前紛紛落幕的地方兩會上,環境問題也是各地方兩會的一大焦點。外界普遍預料,治霾話題將成為本屆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2月9日刊發的《環境治理成地方兩會一大焦點各地劍指大氣水土壤》稱,“消除霧霾,重塑藍天”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大氣汙染防治成為熱議話題,也成為各省區市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報道稱,記者梳理地方兩會發現,北京市政府審議了《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首次把一部法規的執行情況作為專項工作向市人代會做報告。天津人大會議也審議了《天津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並加大對“拒改”排汙行為的處罰力度。安徽、江蘇……分析認為,大氣汙染防治法制先行,彰顯出地方政府對治理大氣汙染的信心和決心。

這種決心由市長親自表達更顯有力。人民網1月26日報道北京市兩會時稱,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談到京津冀生態環境、大氣汙染治理問題時表示,之前媒體報道的治不好霾“提頭來見”,既是一句玩笑話,也是表達治理大氣的信心和決心。王安順解釋,2014年北京兩會他代表北京與中央簽訂責任狀時,中央領導說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

環保治汙議題在全國兩會而言也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中新網近日梳理《十大關鍵詞前瞻兩會上的“國計”與“民生”》稱,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保”莫屬。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於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

中新社兩會前也播發《兩會前瞻:中國由標及本做好治汙“加減法”》稱,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到淘汰過剩產能、最佳化能源結構,再到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中國治汙的策略正在由標及本。

由標及本,法治先行。在新華社2月28日播發的迎接兩會特稿《法治中國,步履鏗鏘——兩會時間看“全面依法治國”新開局》中提及,以法治為軌道,堅持改革方向。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史上最嚴環保法”發出一個強烈訊號:依法治汙,鐵腕執法,正在成為中國向汙染宣戰的“新常態”。

人民網當日刊發的專訪中,柴靜亦表示,她已將採訪的資料和稿件發給正在修訂《大氣防治法》的全國人大法工委和正在制訂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的小組成員,並得到積極反饋。

或許,這也道出了她選擇在兩會前釋出這個紀錄片的深意。

釋出於 2021-01-23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